如今,年近了,缺少了曾经的激动不已,却增添了更多儿时年的回忆。
那时候的年始于除夕的早晨,以一大家子热火朝天的劳动开幕。经过多年的积累,分工早已明确且被默认。男女老幼区分开来,各自为战,亦有相互协作,所以虽忙碌但却井然有序。以爷爷为首的男丁们负责装饰,爷爷扫院子,二叔劈柴、挂鞭,爸爸写对联,老叔带领我们一堆孩子贴对联和福字、粘挂钱。以奶奶为中心的女人们负责准备食材,奶奶煮一锅的肉,总是不经意的路过,被奶奶塞进嘴里一块香喷喷的肉块,心里得意扬扬。妯娌们剁着饺子馅,需要准备从除夕夜到初三的全家的量,往往要剁上两盆,妈妈和婶婶们擅长做醋焖白菜,那一大盆白菜放在炕头用被子捂着,满屋子的醋酸味。之后她们就开始准备一年中最丰盛的午餐,满桌子的美味佳肴。男人们总喜欢喝两盅,父子兄弟间也是要劝酒、敬酒。女人们有时候也被劝着喝两口,奶奶总怕有人喝多,常出面阻止。我们小伙伴们吃尽兴了,也要学着大人们的样子互相敬一下,记得有一年我们几个小家伙喝得酩酊大醉,横七竖八躺在炕上一觉睡到晚上。吃过中饭,人们习惯街上溜达闲聊,张嘴问候,隔得挺远,都是满嘴的酒肉味道。一身的新衣,同样透着新年的喜气洋洋。
除夕夜从傍晚时分的请年活动开始。我们那流行请年,即把老祖宗们请到家中立家堂进行两天的供奉。负责这项艰巨任务的是家里的男丁们,年请到家,真正的年夜就算拉开序幕了。接下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娱乐享受的时间了,全村灯火通明,各家好不热闹。小伙伴们成群结队,东家串完到西家,看晚会、打扑克,叽叽喳喳,乐乐呵呵,一直到很晚才回家。奶奶带领儿媳们包年夜饭的饺子,饺子里还要放个硬币,吃到的人便成为幸运儿,寓意着一年的心想事成。时近晚上11时,伴着村里零星而急促的鞭炮声,这一大家子的新年仪式就要开始了。爷爷生火盆发纸,奶奶挨个神位前磕头跪拜,叔叔们放鞭炮,妯娌们煮饺子煎鱼,象征年年有余。仪式庄严神圣,全家人谨言慎行,从不敢多说话。仪式结束,饺子上桌,年夜饭开始,象征性的吃上几个饺子,直到有人吃到吉祥的硬币。拜年仪式便开始了,爷爷奶奶跟老佛爷似的坐在炕里,接受儿子儿媳们、孙子们的逐一磕头问好,孙女们只需问好即可。爷爷奶奶总是很大声的回答“好”,声音里充满了大家庭缔造者的自豪感。一轮下来以后是兄弟间及叔侄子(女)们间的问好。在彼此的祝福声中迎来幸福且充满希望的新年。
这就是我们迎接新年的独特方式,简单,神圣,完整、美好。
(作者系辽宁移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