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徐州8月2日电 (朱志庚)“才从泉山区红十字会领到7份遗体捐献登记表,现在已经有5人填好表格。”8月1日下午,78岁的曹东说,在他的发起下,他们50多个中国矿大老员工成立了红十字会志愿者团队,目前队伍里已经有20多人填写了捐献志愿登记证书。
“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在离开人间的时候,希望献出自己的遗体和器官,帮助别人重获新生。”曹东称,他曾在回天津老家的时候,接触到这个爱心事业,萌生了自己离开人世后捐献遗体及器官的想法。
为此,曹老还专门到天津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调研。天津医科大学那边学生实习时使用实体解剖的遗体充沛,然而徐州医科大学学生实习时,近十名学生围着一个遗体解剖,很明显的实体严重不足。“特别是三年多前,我身患心脏方面的疾病,徐医附院的医生说通往心脏的血管被堵塞了70%以上,也就能活三四年时间了。”曹老沉着冷静地说,感觉自己的时间有限,必须尽快把这事做好。这更是坚定了他捐献的决心,也带领大家来做这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赵荣纯生前和爱人合影。 赵荣纯家人提供 摄2016年3月1日,曹东正式到红十字会签署了捐献遗体器官志愿书。期间,他还和有捐献意向的部分矿大退休教职员工一起成立了红十字会志愿者团队,他们专门做了展板在学校、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呼吁、宣传去世后捐献遗体及器官,延续生命,贡献社会。“刚刚考上大学的外孙女听说我要捐献遗体的消息,不仅非常支持我,而且她也有意将来参加志愿团队。”
记者了解到,矿大文昌校区红十字团体的志愿者大都是矿大的教职员工,年龄最大的是88岁的胡松昌老人和陆美龄老人。年龄最小的是56岁的佟文芳。队伍里,20多人已经签署了捐献申请登记表并拿到了登记卡。
今年7月1日上午10时05分,该校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赵荣纯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4岁。赵荣纯此前就签署过捐献遗体器官志愿书,家人遵从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接受花圈,还将他的眼角膜捐献,将遗体捐献给徐州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不图名,不图利,就是自己想捐。”80多岁的黄奶奶曾是矿大院办文员,她说,人死后,器官捐献出去,能帮到别人,也是一件好事。
专门做了展板进行展示,呼吁市民去世后捐献遗体及器官,延续生命,贡献社会。 朱志庚 摄56岁的佟文芳已经加入该志愿队并填写捐献器官志愿书三年多时间。“人走了,好的器官也是火葬烧了,如果能够用来救人,或者捐献眼角膜让别人重见光明,也是大好事。”她说,在填表前,还专门跟儿子说了一下,儿子表示是好事,也支持她。
据了解,徐州市自1997年开展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工作以来,到目前为止,累计有785人登记捐献,153人实现了捐献。捐献器官71人,捐献大器官208个,挽救了200余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200余位失明患者重见了光明。
对此,徐州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部部长张君贤向记者介绍,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倡导、鼓励市民逝世后,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和人体器官,用于临床医疗、医学科研。这既是高尚人格的呈现,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
张君贤说,2008年,徐州市将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11月,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在徐州市第二公墓建成。市红十字会与第二公墓合作,专门在园区内,又规划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生态葬园区(长青园),安放那些不保留骨灰或者选择生态葬的捐献者。今年3月,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首次举办集体缅怀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