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莆田7月31日电 (林春茵 陈世玉)红树林滩涂上,白鹭三五成群觅食,海堤内排洪沟碧波荡漾,河岸边的妈祖文化生态园里,一尊台湾信众捐赠的妈祖雕像成为游客打卡盛景。最让“乡愁河长”詹金炉得意的是:“堤岸上走一圈两个小时,一颗沙也碰不到”。
莆田是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成生态水系足有197公里,重现“荔林水乡”的侨乡盛景。 林剑冰 摄詹金炉是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马厂村村民,改革开放初期,他在村里最早挑海鲜去卖,大半辈子都在外省奔波,十几年前,他回到东庄。
近年来,莆田市秀屿区广泛发动在外企业家担任“乡愁河长”。“乡愁河长”热心报效家乡,并拥有优良的商业资源,激发广大乡贤情系乡土、致富思源的乡愁情怀,带动河湖管护热潮,形成全民治河的氛围。
詹金炉也加入“乡愁河长”队伍。他站在海堤排洪沟前,颇为感慨地告诉中新网记者,脚下这片土地曾是挖螃蟹的童年乐园,当他回乡时,已成垃圾场。作为河长,他发动乡亲出钱出力,“这排洪河道是我们一段一段地清垃圾、清淤泥整饬出来的,这里是家乡嘛。”
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马厂村的排洪河道,是“乡愁河长”率领村民整饬出来的。 林春茵 摄“乡愁河长”模式攻克治水难题
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莆田在福建率先开展河道清障、治乱治违及整治五小企业、畜禽养殖等专项行动,建成生态水系197公里,重现“荔林水乡”的侨乡盛景。
东庄境内就有15条河流。“我们邀请了很多乡贤、中共老党员和在外企业家担任‘乡愁河长’,他们有威望、有资金、有乡愁,我们治水目标一致,就是建设美丽家园。”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镇长吴赛清说。
东庄地处湄洲湾北岸礼泉半岛,10.6万名居民中,三成在外经商。目前,东庄镇聘请了15位“乡愁河长”“乡愁河段长”,筹募资金已超过1千万元(人民币,下同)。
另一位“乡愁河长”吴国远也告诉记者,他们要经常与村干部、施工队探讨施工方案,监督施工进度、质量,还要研究河道治理修葺、水岸生态建设、村容村貌及落后生活方式改善等方面的对策。
吴赛清坦言,设立“乡愁河长”是创新之举,引领“全民治河”风潮,“河道治理投资大、管理难、维护难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莆田市秀屿区建立健全河长工作制度,并树立镇村级河长公示牌,公开“乡愁河长”姓名及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林春茵 摄水系治理促进乡村振兴
东庄“乡愁河长”模式,是莆田水系治理的一个缩影。
在莆田市秀屿区水利局局长沈国辉看来,“乡愁河长”模式助推当地开展河湖治理,厚植生态优势,引领绿色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此促进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如今,当地已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用于完成篁山溪、东潘溪等十几条河道约42公里的清淤清障;投入3.2亿元完成笏石溪、魏厝溪等河道整治工程82公里,拆除5座反弹复养畜禽养殖场、沿河村庄7座旱厕,从源头遏制水质污染。
目前,秀屿区正在修建坂尾溪“福道”及周边配套设施,在东沁、马厂等河道边修建滨水绿带休闲步道、乡村公园等。沈国辉笑说,“让村里的老太太也有地方跳广场舞”。
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镇长吴赛清与东庄镇副镇长许剑峰巡查白山溪,期许结合东庄的乡风镇情、人文地理,推动当地绿色发展。 钟欣 摄水干净了,空气清新了,吴赛清和河长们筹划着结合东庄的乡风镇情、人文地理,通过“领导带动、政策驱动、乡愁牵动、产业推动、老板促动和群众联动”唱起致富经。
东庄镇已被纳入秀屿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示范点,在全镇范围的河岸开建“中医药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整合河岸沿线零散闲置土地,与莆田医疗产业资源对接,发展优势中草药种植。
四季金银花、百合花、艾草……数十亩中草药成为“含金量”特高的景观绿植。按预估,东庄镇“中医药谷”年产值将达300万元,全面推广后年产值则达到2000万元。
在篁山溪河岸,另一个龙头示范项目东庄生态休闲农场也初见规模。该农场位于秀屿区东庄镇营边社区,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一期占地面积300亩。
如今,农场开辟闽台生态果园,已引进碧桃、蛋黄果、冰淇淋果和巧克力果等台湾特色果树新品种,充满乡间原生态情趣,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乡愁河长的一脉乡愁,如同一股活水,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吴赛清说,除了医疗文化,东庄还有善文化、孝文化、妈祖文化、莆商精神,也值得去挖掘去反哺乡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