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日讯(记者李佳霖 徐红)北京这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在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摸索探寻,正努力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全速前行。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攻坚克难过程,也是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
“你们看,这里有1个足球场,4个篮球场,3个乒乓球桌2个羽毛球场,还有适合老年人的门球场……”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工委副书记程勇带大家参观正在西直门新兴东巷11号建设的展览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曾经是一片“企业长期失管”地带,未来它将是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和社区百姓之家。
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看西城,西城看动批”。展览路街道是北京市西城区面积最大、法人单位最多、市场最密集的综合型街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即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动物园批发市场”,曾经坐落于此。现如今,“动批”、“官批”等展览路地区的15家批发市场已经谢幕,为配合疏解,展览路街道治理开墙打洞554户、1500多处;拆除违法建设56116平方米,甩掉了高发案地区的帽子。
然而,这只是展览路街区环境整治的第一仗。疏解后,如何“织补”居民身边的空白?如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如何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问题仍然考验着展览路街道的管理者们。
居民的诉求就是哨声。为落实北京市“吹哨报道”工作,展览路街道创新基层管理模式,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社区基层治理为基本单元,整合区域资源,做实做强社区党组织,以群众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减少条块分割,实时、动态、快速、有效地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
↑摄影、视频:徐红
“吹哨报道” 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两级吹哨,两级报道,从原有的“链处理”工作模式转变为“块处理”工作模式,居民需求实现分级响应,分级处置
“我们‘吹哨’到居委会,居委会‘吹哨’到街道,街道再反映到区里,最后落到实处,解决了小区10年来很脏很臭的环境问题,所以特别感谢政府!感谢居委会!”住在展览路街道阜外东社区南礼士路甲一号东六楼居民、67岁的潘运沧大姐快人快语。
潘大姐告诉记者,由于她居住在老旧小区,院里下水道不通,化粪池经常反臭水,造成院里污水四溢,蚊虫滋生,给整个小区居民造成很大困扰。特别是下大雨的时候,院子里到处冒臭水,包括水井沟里,热力沟里都是污水。一楼居民更为此闹心,自家厨房、卫生间下水管道反水反味,臭气冲天,蚊帐一年四季不能停。小区居民怕用水不安全,只好到外面买饮用水。污水问题也影响楼上楼下邻里关系。
据了解,这几年,不堪其扰的该小区居民不断向居委会和上级反映污水四溢问题,虽然相关部门也派人来治理过,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这个院有三家产权单位和三个物业,当时又没有‘吹哨报道’机制,说实话,很难协调。”阜外东社区党委兼居委会书记盖玉琴介绍说,2015年她调到阜外东社区时,小区居民就反复向她反映这一情况,居委会也多次找相关产权方协商解决,均无结果。
今年4月,阜外东社区居委会利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方式,将居民反映的南礼士路甲一号院污水问题向上反映,发出为民解忧的集合令,区里、市里各部门共同响应,几个副区长都来“报到”了,一口井一口井查看,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咨询,想办法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这一声破解难题的“响哨”,让困扰居民10年的问题迎刃而解。盖玉琴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目前水电气热各部门正在通力合作,加紧对南礼士路甲一号院污水井和管道进行施工改造,施工进度已完成95%。
潘大姐坦言,“我们院居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团结过,大家都自发给施工人员送茶叶,送水,送红烧肉,送绿豆汤,用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感谢施工队,感谢政府这个民生工程。”
南礼士路甲一号院污水问题的顺利解决,是北京市“吹哨报到”破解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按照“街道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问题转”的块处理模式,展览路街道聚合“科站队所”各类责任主体部门,挂牌成立22个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有效理顺了街道和委办局之间的条块关系,将原有部门间的职能壁垒,转换为相互补位的整体团队,实现“社区吹哨,科站队所报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治理能力。
上下联动 多元主体共治共享
——通过召开联席会、重点走访、集中议事等方式,定期研究辖区重点难点工作,形成街道抓总、社区主责,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局面。
展览路街道、社区强化大家的参与意识,在“吹哨”过程中,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共驻共建共享辖区管理新格局。展览路街道工委副书记程勇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展览馆路42、46号楼是回迁楼,由于历史原因,物业不作为,居民存在电费纠纷问题,造成用电难现象。
去年3月28日上午,展览路街道办事处在街道二楼小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展览馆路42号楼、46号楼电费问题协调会,“吹哨”召集西城区国资委、西城区供电所、西都地产、天创地产、华辰物业、天创物业等相关单位参会“报到”,一起协调解决该问题。
经街道协调,到场参会的各方对供电改造完成前,两栋楼的保障供电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把确保居民用电放在首位,“搁置争议,平稳过度”。4月1日前华辰物业、天创物业完成所属住户2017年电费收缴,4月15日前完成2018年已产生电费的收缴,由天创物业汇总后向西城区供电局支付。西城区供电局4月15日前完成电费催缴工作,并确保在此期间居民用电。两栋楼电改工作由产权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和区供电局协商推进,展览路街道配合做好协调工作。电改工作完成前,两栋楼收取电费方式不变。为此,通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解决了这两栋楼居民用电难问题。
类似这种多部门协调,科站队所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展览路街道已经成为常态,“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形成合力。在“吹哨报到”机制向居民延伸过程中,展览路街道强化大家的参与意识,实现多元主体共治共享,并联合街道38家区域化党组织,成立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党建引领,指导22个社区与132家驻区单位对接,通过召开联席会、重点走访、集中议事等方式,定期研究辖区重点难点工作,形成街道抓总、社区主责,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局面。
同时,发挥105家报到单位党组织和4973名在职党员的作用,鼓励、引导、组织社区内的热心居民、楼门院长、小巷管家等志愿服务力量,充分赋予他们参与社区事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成为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的主体。由此,增强了居民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感、获得感。
线上线下 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党组织成为看得见、能触碰的实体,广大党员群众随时找得着组织、看得见示范、学习有方向。
“社区处在社会治理的一线,社区处在居民服务前沿。”展览路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任英告诉记者,过去,街道和社区两级在日常工作中,事没少干,劲没少使,但群众认可度却不是很高。一个社区一个楼门住着,几年都互不相识;各个小区楼门自行建立的微信群成了埋怨群、牢骚群;小区遇事讨论决策时,往往少数人代表了多数人,少数人安排多数人的事。
为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展览路街道敢为人先,去年10月创新性推出了“展览路社区通”,将“居民吹哨,社区报到”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重心下移,向更基层的社区延伸,实现“居民吹哨,社区报到”。
记者在“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座谈会现场了解到,展览路社区通是一个集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于一体的交互式平台。它以社区为轴,一端由社区连接居民,另外一端由社区连接街道,从而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社区通在开设了“社区公告”、“身边事”、“党建园地”、“议事厅”、“办事指南”、“社区服务”六个板块的基础上,增加“我要吹哨”板块,做到吹哨报到全程留痕、责任到岗到人。截至目前,已“吹哨”664次。数据还显示,目前社区通感知居民问题达1559个,其中1462件在社区得到解决,解决率达93.8%。其余97件在街道层面解决,占比6.2%,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工作局面。
无论街道的大事小情,居民们愿意在“社区通”里沟通,也让居民改变了对社区工作的固有印象,肯定了社区工作者的付出,遇到问题,习惯第一时间找居委会反馈。任英用数据来说明“社区通”受街道居民欢迎的程度:自2018年11月初社区通上线以来,截至2019年7月26日中午12点,平台实名上线用户数29159人、25517户,居民户覆盖率达到总户数的63.7%、常住户的85%。
社区通平台,通过社区公告、活动通知、办事指南等,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准确了解社区信息、办事程序。居民“在线吹哨”,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响应,而社区书记成为本社区的“大群主”,社区工作者作为小群主“包楼包片”,零距离联系和服务群众,重构社区治理流程,实现了社区通全天候服务群众不间断。
还是用数据说话,截至目前,22个社区共发布办事指南632条、公告5429条、党建信息8325条。特别是在社区公共事务讨论中,党员们正向发声,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行列里,处处有党员的身影。
党建引领,展览路街道基层治理成效初步显现。线上,有社区通,这里的每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线下,有展览路街道党员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践行“不忘初心”使命,展览路街道党组织成为看得见、能触碰的实体,让广大党员群众随时找得着组织、看得见示范、学习有方向。同时,带领社区居民同心合力共建共享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