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日电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指出,要“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今年以来,“实际贷款利率”频繁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那么,政策语境下的“实际贷款利率”到底是什么利率?“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又有怎样的政策考量?
“实际贷款利率”源自何处?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研报指出,梳理了近年来主要会议和报告关于实际贷款利率的相关提法后发现,关于实际利率的表述,最早应是出现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即“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2020年开始,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中出现了更多关于“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表述;2021年以来,“降低实际贷款利率”似乎已被提上更重要的日程,一方面措辞更为统一,即“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另一方面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到之后的央行重要会议和报告均提到并沿用了一致的措辞。
研报提出两个观点。首先,实际贷款利率为名义贷款利率扣减通货膨胀率。从理论层面来理解,实际贷款利率类似于“实际GDP增速”的概念,即将名义贷款利率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利率。因此,有市场观点认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可以通过通胀上行来实现,即在名义贷款利率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的情况下,通胀膨胀率上行,将会使实际利率往下走。但这不太符合政策的本义,“推动”两字表达的是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而不是通胀推升下的被动降利率。
第二,实际贷款利率即贷款名义利率+其他融资费用。这种观点认为,“实际贷款利率”不是经过通胀调整的利率,央行频繁使用“实际贷款利率”这一表述是为表明对降低融资成本的关注。对企业来说,实际贷款利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融资成本,“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就是要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通过降低各类融资费率,实现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降低。
国金证券认为,对于“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理解和把握,应该回归政策初心,即基于企业融资成本的实际感受,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压力/融资成本的角度出发,多角度地去“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从这个角度来说,降低名义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上升、降低各类贷款融资费用和近期的存款自律机制改革都能起到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作用,是一种综合降成本的含义。
研报提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已驶入复苏轨道,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弥补ROE不足,更好地支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升(实现稳健经营),确实有提高贷款利率的需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3月2日的国新办会议上曾表示,“因为今年整个市场利率回升,估计贷款利率会有回升和调整,但总体利率还是较低”。(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