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壁画创作中的同学们
奔走河西走廊
创新设计团队一行在敦煌100兆瓦光热电站进行考察
西北采风小分队师生在敦煌莫高窟前
【艺境观象】
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成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更造就富有创造力与创新性的作品。美术学院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山水造化中绘写自然之美,在人文环境里体验文化之美,不断充实自我,坚持实践与专业相结合,扎根时代生活,弘扬美育精神,用青春书写和记录伟大的时代。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各专业学院组织开展了为期数十天、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祖国各地深入生活,进行各领域的课题研究。本期邀您赏读社会实践中的那些好故事和好作品。
重走丝绸之路
“‘丝路创新’的开题汇报在西安的城墙上展开,我们围坐在六百多年的城墙上,大家提出六个议题。”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丝路创新”社会实践分队带队老师程书馨在带队手记中这样写道。
“丝路创新”实践课题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联合开展,课题引入跨文化研究方法与跨领域创新设计方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崭新视角分析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融汇,并洞悉“一带一路”沿线的潜在创新点,开展以设计为驱动力的“一带一路”创新实践。
4月中旬,“丝路创新”实践分队一行26人从北京出发,踏上了重走丝绸之路的探索之旅,先后赴咸阳、西安、天水、麦积山、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瓜州、柳园、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等14个地方学习考察。一路上,列车、饭馆、城墙、住地,都成了大家学习讨论的“课堂”,学生们的实践日记将这些生动的细节一一记录下来:“上车后,列车变成了移动的课堂,每个小组开始做作业,根据前一天老师们的指导意见,对方案进行完善,最终顺利抵达兰州”;“晚上回来已入夜,我们只找到一家又辣又咸的川菜,大家边吃饭边一起汇报方案,今天的汇报环节加入了小组互评”。
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同学们参观兵马俑时发现,在法律严苛的秦代,每一块砖瓦上,都要留下制作工匠的姓名,每位工匠都要为自己的砖负责,“也正是如此,千年后的我们才能看到这些以性命做保的高超的铸造、制造工艺。以史为鉴,所以我们此次写生的游记文字,也施行了作者实名制。”姜艺佳在由大家共同写就的《钢铁战士实践日记》中详细交代了这部日记的由来。
在天水,师生们远望麦积山密密麻麻的洞窟,想象着当年的旅人如何虔诚地供奉佛像于此以求平安完成西行之旅,感受着一尊尊雕塑的艺术魅力。正如程书馨老师所说:“随着朝代更迭,这里供奉的佛像有着不同的风格,但是相通的是都表达了人们即将踏上丝绸之路的祈愿。”
一路前行,一路收获,一路感叹。曾经的河西咽喉、天下第一雄关,见证了多少金戈铁马与保家卫国的过去!在嘉峪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师生们,面对这苍凉的大漠和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想到儿时习得的边塞诗歌,不禁感慨万千。
同学们每天观察和搜集沿途的案例,识别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交换的项目,绘制它们的潜在影响。大家沿着河西走廊的历史长卷,“痛并快乐”地走完每日的实践行程,不断完善着自己探究与思考的内容,在穿越半个中国之后,终于来到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
敦煌的第一站不是“穿越过去”,而是“走进未来”。师生们来到了首航节能光热电站。这座全球单机最大的光热发电站,也是“一带一路”发展计划中的重要项目,能够看到这种设计与工程创新结合的代表性项目令大家激动不已。同学们不禁开始思考: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与机械如何共处?能源科技如何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莫高窟,除了震撼于精美绝伦的壁画与佛像以外,师生们还关注到壁画上一些有趣的服装,如透视装、背心、T恤、锦裙、菱形图案丝袜和背带裤等,包括联珠纹、十二星座、山海经等体现当时文化融合的元素。参观后,各小组皆在住处进行汇报,大家席地而坐,各抒己见,没有了当初的拘谨,已然是一起战斗、充满默契的伙伴。
从敦煌一路到柳园搭火车,路经哈密抵达了吐鲁番,最终一行人在乌鲁木齐告别。为期两周的实地调研结束了,但同学们的创新设计才刚刚开始。魏子雄、姜艺佳、明昊藂合作设计的《古丝路为背景角色互换与卡牌游戏》探索在今天“一带一路”语境下,货币的面貌与意义;邢紫瑞、张乐、付鑫、白宸昊设计的《丝绸之路食物设计体验站》聚焦“一带一路”沿线未来食物的生产方式;彭怡然、程子穆、刘佳浩、刘昊天的研究项目《从神兽到丝绸之路上的未来生物》以壁画、宗教故事等为线索展开想象,探究未来机械技术与动物间的关系。不少同学表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许多往日难以体验的艰苦和真切的快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设计作品里融入对社会的观察、对文化的理解和对科技的应用,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美绘乡村
湖南新化龙湾国家湿地公园水清岸绿、鸟语花香,宛如一幅动人的水墨画,仔细看你会发现这儿画中有画。来自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壁画系的师生,用美绘的方式,装点湿地,改造村落,用青春的色彩点染了这片土地,也诠释出艺术实践课程的真正意义。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新化县的荣华乡龙湾村位于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内。受北京怀柔大水峪村“美绘乡村”的启发,2018年,新化县配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出了“艺术乡村”计划,县政府派出以县新农村办公室主任率领的代表团,来到中央美院壁画系交流调研。正是这次会面,确定了龙湾村的艺术改造目标。
此后,壁画系主任唐晖确定了以2019年4月的艺术实践课与“美绘项目”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到新化农村创作壁画。借助当地“五一”旅游文化节的契机,第一期首先确定绘制22幅壁画,共计1600余平米。所有墙面均由吴啸海老师带领设计,先期收集创作手稿50余幅。绘制主题则以当地民俗、生态及梅山文化为立足点,同时调动壁画系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设计和绘制。于雨田老师则带领2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组制作,真正体会了一把“架上绘画”创作。学生们吃住在农家,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他们每天日出而作,尽管绘制墙面时经常迎着阳光的暴晒,画好的墙面与底漆也曾被滂沱大雨冲毁,村里顽童还会偷偷地在画好的墙面上补绘童真……但当站在最终绘制好的壁画面前时,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美绘”带来的快乐。
今年春季,中央美术学院各院系纷纷组织学生开展下乡写生活动,像“美绘乡村”项目一样,留下了许多好故事和好作品。
中国画学院组织学生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这里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师生们参观了同心红军西征纪念馆,共同感受革命先辈所经历的光辉岁月,并为当地百姓创作了许多人物肖像。“暖风吹绿古塬春,半月写生毫墨真。今日忽离难作别,老乡情若一家亲。”带队老师陈平创作的诗歌《离别口占》正是师生们写生经历的生动写照。
人文学院小分队的写生地点是河南洛阳。许多学生第一次下到考古工作的探方中,亲手触摸那些千年前的土层,亲眼见到考古工作人员对文物的发掘和守护。考察让他们有机会与历史近距离接触,收获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对历史事件本身的“触摸”。“为期六天的考察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身临其境’。平时在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知识都是一个个碎片,而在看到实物和遗址的那一刻,整个知识体系就变得立体起来了。”本科三年级学生费越说。(记者 荣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