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市仲恺平南小学,有一座空中农场。每周的劳动课上,都会有一群小学生来到楼顶,打理他们的农场,足不出校体验种植的乐趣。
为什么要建一个空中农场?该校负责人坦言,因为校园里除了运动场外,没有更多空地,只好向楼顶要空间。
那农场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学生“下地”劳动,增长见识,采摘、义卖,感受劳动价值,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综合素质……农场就是课堂,植物就是老师。想想孩子们除草、施肥的身影,想象一下他们摆摊义卖做公益时脸上的表情——谁不想自己的学校里有一个农场呢?
弘扬劳动精神,重视劳动教育。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当前,有关劳动教育各种探索,正在各地火热进行中。但也必须承认,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对一些学校而言仍然是一道难题。从这个角度看,校园空中农场多多益善。
应该说,在校园里打造农场,很多学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仲恺平南小学的思路,可以推广、值得借鉴。那就是立足自身实际,尽力盘活现有闲置资源,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有条件的就开辟一方劳动天地,没条件的可以主动“走出去”。比如一些学校让学生在家洗碗扫地、在校保洁绿化、在校外职业体验,让教室课堂与家庭、与自然、与社会贯通起来,搭建渠道和平台,让学生更好感受劳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