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帽子。
陆游的一生。
李清照简史。
课堂笔记,应该人人都做过吧。就是把老师上课讲的重点,在书上圈出来,或者摘抄在小本子上,方便今后复习。之前,钱报也报道过不少心思缜密的学霸笔记。甚至,杭州有位高考学霸的笔记出版成书,经本报报道后,还成了畅销书,引起抢购。
这次,我们发现这份小学生课堂笔记,与普通学生的笔记比起来,堪称“神一般”的存在。许多人在看后都感叹,自己这么多年的书算是白念了。
王安石帽子的变化
代表着他在宦海的沉浮
笔记的作者,是杭州市青蓝小学四(5)班的陈思远,小男孩长着一双大眼睛,一张圆圆的小脸,和人说话老是笑眯眯的,特别萌。
昨天中午,记者在学校教室里“逮”到刚吃过午饭的陈思远,追问“神仙笔记”的来龙去脉。
小陈同学坦白,这些笔记是他上课和平时看书时做的,所以准确地说,是读书笔记。笔记上都是语文书和课外书里讲过的名人,一个人物一页,除了文字见解,还配上了人物的头像和小插画。
比如关于王安石的读书笔记,是这样表述的:
王安石的一生经历了从副宰相(参知政事)到宰相,再被罢相、复职,又被贬为“荆国公”等五个阶段,陈思远用王安石头上帽子样式的变化记录了王安石的仕途沉浮。
“宋朝官员戴的帽子非常有趣,帽子两边长出两个长长的‘翅膀’,而且不同等级的官员,翅的长度不同,帽子上的花纹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用帽子的变化来代表王安石的官位变化非常合适。”陈思远说,这是他在做笔记时突发的灵感。
原本抽象难记的王安石的仕途经历,一下子就跃然纸上了。
又比如,在记录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时,他用画了一幅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杀死大鱼找到求救书的故事;在提到写作手法时,他在“关键时刻用慢镜头”这个要点下面,配上了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手指接子弹的画面……
在记录宋朝诗人柳永时,他画了一张柳永当初逛杭州时看到的风景图,依据是诗人在诗里所记述的,“西湖分里外湖”以及“杭州参差十万人家”的繁荣景象。
以前很不喜欢做笔记
一个偶然找到了学习方向
让钱报记者惊讶的是,这份“神仙笔记”的小主人,以前并不是一个喜欢做笔记的学生。在班主任魏榕的印象当中,他曾是个不爱写字的调皮孩子。
“记得小学一年级去陈思远家里家访,这个小朋友在凳子上一分钟也坐不住,我那时候就担心他上课静不下来。”魏老师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小陈的场景。
果然,进了学校之后,小陈上课时总喜欢动来动去,静不下心来,而且不爱写字。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二年级,陈思远看书时第一次用画插画的方式记笔记。
“那天我在读一本关于兵器的书,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手枪,我忍不住就拿起笔照着书上的插图临摹了起来,然后在每个插图后面配上了手枪的简介。”小陈说。
当时,他很骄傲地把自己做的手账式笔记给妈妈看。妈妈却很焦虑,担心这样的笔记方式会使小陈读书不专心,赶紧找到魏老师商量对策。两人商量了很久,觉得这未必不是件好事。
“以前做作业我想让他多写一个字都难,但那天他居然在笔记上写下了整整一大段文字,而且概括得非常到位,可以看出是静下心去看了文章,而且将内容融会贯通了。”魏老师说。
从那件事之后,魏老师和小陈妈妈都鼓励他用画画的方式来学习课本知识。现在每节课下课,都可以看到陈思远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完善笔记,简直可以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
虽然每天学习都很繁忙,但是小陈一直坚持把课本上学到的内容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图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每次读到书上的文字,我的脑海里就会有许多故事情节浮现出来,我就想把这些情节画在纸上,再配上文字解析就特别有趣。”陈思远说。对于他来说,画画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所以记笔记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父母尊重孩子的爱好
画画成了他学习的动力
除了语文读书笔记,数学、英语、科学每门学科的上课笔记,陈思远也都配上了图。数学中,他用图画表示角度;英语中,他用图画画出单词的意思;科学中,他用图画表示动植物结构。因为他的笔记既具体又形象,在期末时经常要被老师作为复习资料使用。
据说,现在每次有同学因为请假落下了课程进度,魏老师都让他们找陈思远借笔记来抄。
算算日子,陈思远的手账式笔记已经记了三大本,画画成了他学习的动力。
陈思远的改变离不开妈妈对他兴趣的尊重。虽然从小画画就很好,但是小陈的课业成绩却不是最优秀的,只是处在班里的中等水平,但是陈妈妈并没有非常着急地指责孩子或是催促他学习。
“比起有压力的被动学习,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下主动学习,让他基于兴趣去学。”陈妈妈说道。虽然在学习之余陈思远也报了很多培训班,但是大多以运动类和兴趣爱好为主,学科类的培训班很少。
“也许爸爸是个画家的缘故吧,思远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是我们没有系统地教过他,也不刻意送他去绘画班,而是经常带他去美术馆或是看他爸爸作画。他的习作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画,完全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童真、童趣。”陈思远妈妈说。(记者 沈蒙和 通讯员 陈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