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中国首页|Outlook邮箱|OfficePLUS微软官方模板
MSN中文网 > 首页 > 软件/硬件 >正文
正文
分享至新浪微 转播到腾讯微博转播到腾讯微博

海博会系列对话|张春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绩单

2022-05-18 10:25:08  责任编辑:互联网  出处:网络整理

科技创新与商业进化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发起“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邀请来自政府、商业、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意见领袖共同探讨影响全球蓝色未来的重要议题,致力于推动前沿的科技与商业交流,构建全球商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面向全球蓝色新未来。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每年在深圳举行,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蓝色经济国际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贸平台。

本期“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做客嘉宾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提出者张春宇。

不久前结束的深圳两会上,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议题获得了广泛讨论,如何借助“蓝色引擎”推动深圳加速发展,进而带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中国最有活力地区的发展,从而引领中国经济增长,成为热议话题。

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春宇在海博会发起的“Talk with Blueconomy”对话时表示,深圳的发展有目共睹,下一步可以做更多的制度性探索,全面与国际接轨,深度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

“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下,掌控某些海洋产业的价值链非常重要,是深圳海洋经济做大做强的关键点,也是深圳助力中国在全球海洋经济的关键位置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手段。”

作为经济学者,张春宇还谈到了“碳中和”这个热门概念,他认为这可以“倒逼”制度和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整体结构转型,“抓住这次机会,真正帮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1、“海洋场景”大有可为

问:如何看中国的蓝色经济发展?

张春宇:中国蓝色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还相对比较短,上世纪70年代末才提出了海洋经济的概念,相较于美欧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海洋经济还有着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发展方向要向着“做强”迈进。中国经济体量大,海洋经济做大的难度相对较小,难的是做强。在“十四五”(2021年-2025年)期间,中国的海洋经济还可能会有很大发展。做强做大,是中国“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问: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张春宇:这里我想特别提到一点,大家都习惯把关注目标聚焦在海洋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上,海洋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固然好,但不能忽略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基础好、体量大,它们的转型升级值得高度关注。

举个例子。有观点认为航运业是夕阳产业。但这种观点似是而非。除非人类有更新的交通工具、全新的运输方式来替代航运业,否则说全球几十亿人赖以生存的航运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就没有道理。对于航运业而言,面对市场新的需求,如何能够不断转型、不断进化,在新的时代获得发展,这背后有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所以要对这些传统行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它们与新兴技术结合,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运行,这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洋服务业一直是中国海洋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而深圳恰好有能力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海洋服务业不是无本之木,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实体经济来支撑,才能衍生出完整的、规模较大的现代海洋服务业。不论是伦敦还是新加坡,都是先依托强大的实业衍生出现代海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逐步发展,服务全球。

海洋科技创新是所有人高度关注的焦点。但有观点认为,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须是‘海里长出来’、‘完全属于海里’,实际上海洋经济、海洋科技都要高度陆海统筹,海洋科技和陆域科技并非泾渭分明。

比如海洋中的数字科技,很多就是数字科技的‘下海’,这些技术并非为了海洋发明,但略做改动和创新,就可以在海洋中寻找到更大的应用场景。所以我认为未来海洋科技发展的一大关注点是在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和深度应用的技术走进海洋。

2、“碳中和”是中国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问:怎么看碳达峰和碳中?

张春宇:我认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恰逢其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碳达峰和碳中和其实给了中国一个绝佳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经济体量如此之大、经济复杂程度如此之深,想要靠一个两个产业创新单兵突击实现升级转型是很难的,而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可以扭转全局的机会,完全可以改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

但相应的挑战也是巨大的。首先,中国碳排放量巨大,想要在短期内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难度可想而知。其次,欧洲早已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到位,服务业占比很高,工业技术领先。对欧洲来讲,碳达峰和碳中和难度相对小很多。而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了经济新常态,但但正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人民正在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都要求中国的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速。在保持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尚未调整到位的前提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要求我们得加足马力前进。

碳达峰和碳中和这样的宏伟目标,要求中国全社会、所有行业共同努力,所有人一起想办法寻找创新路径。这将有力的调动全社会的资源,会“倒逼”更多的创新,会让更多的人才涌入这个领域,甚至可能会在中国开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所以,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件事情上,中国有足够的动力和需求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历史经验证明,中国面临的压力越大,释放的能量也会越大。

3、海洋经济如何“碳中和”?

问:那么对于海洋经济而言,如何迎接“碳中和”

张春宇:创新是首位的,这个创新不是某个点的创新,而是系统创新。在各海洋产业环节实现创新,才可能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很重要。我们都知道海洋固碳的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很多海洋生物,固碳率高、储存时间长。不过跟陆地碳汇比起来,我们对海洋碳汇的储量、过程、机制和功能等了解还不够,测量和评估体系还不健全,这部分工作亟待加强。需要研究推动形成海洋碳汇市场,国家队把技术和标准做好,商业力量则把市场搞活,形成良好的生态。

对于海洋而言,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很多海洋污染并非来自海洋,而是陆源污染排放,陆海统筹在治理海洋污染问题时尤为重要。

4、“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成绩单

问:您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的提出者,如何评价深圳的成绩单?

张春宇:深圳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有目共睹,深圳市做了很多新的探索,发展势头也很好。对于深圳海洋事业的下一步发展,有三点很关键:

第一,虽然目前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真正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持久战。

第二,今天的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中国国内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这给了深圳很大的创新发展空间,应该用足这个时机,在接下来的海洋发展规划中,融入更多的创新思想和政策实践。

第三,深圳对于中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科技创新、商业创新,更在于制度创新。作为“特区”,大家对深圳的制度创新的期望很高,很多制度层面的尝试如果放在其他地方可能会引发一些讨论和争议,但是大家对深圳的宽容度和支持度更高,所以深圳还可以迈出更大步伐。

深圳可以在很多方面做出尝试,全面跟国际接轨。例如在海事法律方面,可否有一些突破?如何利用好前海的政策优势,把海洋金融、海事法律等一些高端服务业建立起来;可否在鼓励人才、培养人才上做出创新,为全球的海洋人才搭建一个更自由发展的平台等。

深圳海洋经济做大做强有一个关键点可以入手,就是掌控某些重要海洋产业的价值链,这可以真正帮助中国在全球海洋经济的关键位置上占据一席之地,这是深圳下一步发展中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5、建言海博会

问:2020年您作为发言嘉宾参加了海博会宏观论坛,此前也多次参加海博会,对于海博会您有什么建议?

张春宇:海博会在深圳举办,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品牌和名片。但海博会的目标不能止于此,更应该延续全球化视野、加深国际化程度,要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过程中发出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博会宏观论坛就是很好的尝试。在去年我参加的讨论环节中,不仅有来自中国海洋领域的主管机构负责人,还有来自联合国主管海洋领域的高层级官员,以及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代表,共同讨论全球海洋领域的热点话题,打造了一个很直接、高效的沟通平台。

我也很荣幸能参与今年这个系列访谈。对于海博会来说,举办期间固然重要,能够保持全年不断的热度也同样重要,这个系列访谈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海博会还可以扩大参与者的范围,把中国广大沿海地区的利益相关者都邀请进来。从北方到南方,中国海岸线绵延几千公里,涉及到十几个省份,企业覆盖了海洋经济全产业链,如何能够把这些人和这些资源更好的调动起来,对于中国海洋事业而言意义非凡。

频道推荐
体育/教育
汽车视界 金融财经
数码酷玩
三星Neo QLED 8K电视,和这   在2021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三星在“First Look”…
三星电视:做时代的引领者   家电圈近期最值得期待的看点非三星电视莫属,除了一系列科技大片即视感的VLO…
影创科技集团董事长孙立荣 2019年度商界青年领军者获奖人——爱库存联合创始人冷静女士为孙立颁奖....…
共绘XR文旅蓝图,影创科技 此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意味着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影创科技与江西旅游…
南昌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熊冬 调研组一行在体验 5G+MR 全息智慧教室后对其丰富、直观、立体的教学形式表示赞许…
游戏世界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MSN中国(MSN.SH.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