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县委书记走遍山村给农民拍照
天台老县委书记娄依兴退休后,拍摄了一千多位山村老人,还洗好照片送上门
他说退休了,想多帮乡亲们做点事,拍些照片也可以留下最后一代山民的身影
娄依兴(右)和他拍摄的照片。本报记者 史春波 文/摄
“嚓”,随手按下手机,娄依兴拍下一张照片。屏幕里是一名老人,她戴着老花眼镜,在做串珠的活。
72岁的娄依兴已经拍了一千余名山里的老人。四年来,这名老共产党员,一双布鞋,一身布衣,走遍了大半个天台的山村。他听民声,访民情,给山里的老人拍照,很多拍了还要洗出照片,装上相框,亲自送上门。
他还把照片发在朋友圈,取名“山里人家山里人”,现在已经满100期了,朋友们都很喜欢看。
这些朴素而自然的面孔,是数亿中国农民的时代缩影——他们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内心平和,又对生活满怀希望。
娄依兴不是摄影师,26年前,他做过四年的天台县委书记。退休前,他是台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
“让这些照片留下大山守护人的身影,我的勤劳艰辛的父老乡亲。”几天前,娄依兴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这句话。
进山给农民拍照的老书记
娄依兴穿着一双黑布鞋,一身布衣,刚从一个山村回来。他衣着朴素,说话随和。
2015年底,娄依兴就开始走山村,他常会带上老伴,有时自己开车。山村大多偏远,开车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两个小时。有些村,连许多天台本地人也未曾到过。对于年纪有点大的娄依兴来说,同样是考验。
有一个大同五村,里面有18个自然村,娄依兴一早出发,傍晚回来,一天时间走完了。他看了一下行程,有42公里。
每到一个山村,娄依兴就会和村民聊家常,听听老百姓的声音。然后,随手拍一些照片。
山村里的人很少了,基本上是老人,所以,娄依兴镜头里的,也大多是老人,娄依兴称他们是“大山最后的守护人”。
很多老人告诉他,自己除了拍过身份证的照片,还没有拍过什么生活照。在一个山村,有一家三妯娌,嫁到山上就没有拍过照片,娄依兴偶然遇到,就给她们拍了一张合影。
回来后,他把照片洗出来,装在相框里,过几天,再给三名老人送过去。这个村子开车就要一个多小时。老人们像孩子一样高兴。“自己累一点没关系,可以给她们留下一点可以回忆的东西”。娄依兴是这样想的。
有一次去田中央村,他听说,有一户人家四世同堂,有9户人家。娄依兴给每个家庭拍了一张,因为人多,凑不齐,他去拍了好几次才拍完。
照片背后的民生温度
娄依兴拍的照片,都是手机拍的,还是抓拍的,“不能和他们说,要拍照”,娄依兴说。
一说拍照,农民们会紧张,表情也怪怪的。所以,娄依兴总是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偷偷拍了。照片拍了有一千多张,有采茶叶的、锄地种菜的、劈柴割草的、洗衣淘米的,最常见的农村场景。照片的背后,传达的则是一名老干部对三农的思考和关心。一名摄影家看了这样评价:“你和农民有很厚重的情感。”
娄依兴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农村脱贫致富,时时令他牵肠挂肚。期望农村小康,农民富裕,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有一张娄依兴拍的照片,一个白发老人和几岁的孩子相依为命,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了。他们的眼神打动了娄依兴,他按下了手机,给照片取了个名字:“盼”。
有一次,娄依兴在龙溪乡王加弯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辛苦串珠赚钱,心情十分沉重。
他在微信中写道:“去天柱山头转了一圈,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一个个小山村是那么寂寥,偌大的王加弯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串珠,不知一天劳作能赚得几块钱?心沉沉的……”
娄依兴走山村,很随意,不告诉乡亲自己的身份。也遇到过有趣的事。在一个村子,有老人认出了他。
“你很面熟,我好像看到过你,在电视里”,老人问他,“你是做戏的吗?”在他们看来,电视里放的都是演戏的,是演员。
娄依兴听了,大笑。他在老人家吃了一碗面条,给了20元钱。老人连连说谢:“做戏的真是客气。”
让这些照片留下大山守护人的身影
不在家享福,为什么要跋山涉水,走遍山村,还给山里老人拍照?这源于一名山村干部的几句话。2015年底,娄依兴从城里搬到了天台的山里。他造了一个书院,邀请各界名流来讲学,讲堂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去听。
有一次,他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到了天台最远的山村,麻珠潭村。这是一个凋零的山村,人丁稀少。村干部和他聊天说:“我们这一代人过去了,村里就没人了,我们是最后一代山民了。”村干部的话里不免有些伤感。
这句感慨,一下击中了娄依兴。没错,或许,几十年后,随着发展,山村会自然消亡。娄依兴想起,去大贝山村,他记得,做县委书记时,走了2个半小时,才走到这个山村,那时还住了500多人,现在开车过去半个多小时,但住的人只有40来个了,几乎都是老人。“路通了,人少了。”他感慨地说,这些年,村村通了公路,但是,住山里的人越来越少。
农民出身的娄依兴,决定走遍天台的村庄,用照片记录山里的人家山里的人。这一走,就是四年,村子已经走了大半。
“我们能做的,或许是在山村消亡前,多留下一些东西,想方设法去多做一些。”在他朋友圈里,山里人的照片发到了100期的时候,娄依兴写了一句话,“让这些照片留下大山守护人的身影,我的勤劳艰辛的父老乡亲。”
退休了,想再为乡亲们多做点事
给农民拍照,只是娄依兴和农民打交道的一种方式。
四年前,娄依兴在群山里建起了一个书院,外形是一本打开的书。地是向一个农民租的,他们约定,使用20年,之后全部给农民。每一次,娄依兴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进茫茫的大山,以他的视角观察这里的农村和农民。“没退休的时候,确实没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退休了,自由了,我就想要把这些村子都走完,想尽力地再为乡亲们做点事情。”他这样和钱江晚报记者聊起。
平时,这名老县委书记总是和年轻干部说:“要真正了解老百姓,还是要到村里去。”他也会告诫他们:“农村的事,不能硬来。” 有个西坑村,住了80多人,娄依兴一共去了6次,每次去,都协助当地政府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们也很感动,老书记七十多岁还跑这么远的路,一次次地去看他们。“和农民打交道,一定要带着真心实意,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就好了。”他说。
灵坑是一个传统古村落,整个村庄保存得原汁原味,但是没有人住了。娄依兴去了好多次,都没碰到人。他觉得很可惜。
娄依兴想着怎么样把这些古村落振兴起来。他到处“牵线”,现在来考察的人很多。
娄依兴是临海东塍镇人,在他的老家,也是出名的乡贤。他特别注重家乡的教育,发起了一个教育基金会。去年的认捐现场,一天就有捐款600多万元。他说,“教育是兴旺之本。”
“现在退休了,有时间,我就想多去村里,多去基层走走看看,发挥自己的一点点余热,尽力地再为乡亲们做点事情。”娄依兴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