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着陆器热试验。
我是嫦娥四号,还记得我吧,20多天前,我从地球出发,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之旅。当时,我留下一封自述信,一吐奔月之志。(详见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10日4 版《嫦娥四号自述:我走过最长的桥,是你的“鹊桥”》)
如今,经过一次奇妙而又充满勇气的地月间穿梭后,我成功 “站”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放眼望去,空旷寂寥,这可是一片人类还未曾到达过的土地。
从距离月面几十公里的高度到最终着陆月面,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不恐高,不怕黑,但也害怕着陆瞬间的巨大冲击力,万一给“闪了腰”呢——而且,我体型巨大,体重超过1吨,摔倒了可就很难再站起来。
好在,我的“师父”、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给我设计了两个法宝。一个是我身上背的反推发动机,另一个就是给我装了4条强健有力的“腿”,能否经受住那最后的“一落”,它们很关键。
我这4条腿,学名叫“着陆缓冲机构”。单从名字看,或许就能猜到它们可以利用缓冲功能,将我在着陆月面的瞬间所产生的冲击有效吸收,以防着陆冲击对我的身体和身上安装的重要仪器设备造成伤害。
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师父”还在我的腿里配备了两个秘密武器。第一个是大脚掌——这是我和月球表面直接接触的部位,它长得可和你们人类的脚掌完全不同,圆形,像脸盆,大小则是普通人脚长的两倍。
“师父”说,之所以把我的脚设计成盆状,就是为了防止我在着陆月面时摔倒。
大脚掌外观简单,内部构造却十分复杂。“师父”们在脚掌里塞了一些长得像蜂窝状的材料,还埋藏着一个长相特殊的金属结构,如同足弓,可有效分散冲击力。
至于第二个秘密武器,就是主腿和副腿。是的,我的4条腿,每一条还都包含1条主腿和2条副腿,各有分工,各司其责。
着陆前,副腿推着主腿向外侧展开,锁定在规定角度;主腿负责在着陆时安全支撑、吸收冲击力,这是我身体主要的支撑结构,副腿也会辅助主腿缓冲巨大的冲击力,让我落得更稳定。
远远看去,我的腿又细又长,似乎弱不禁风,但其实它们相当强壮。主腿和副腿的外壳被设计成又长又薄的圆筒,采用了强度极高的铝合金材料,其中还填充有缓冲蜂窝材料。
“师父”说,月球很远,火箭带我飞天,对我的体重有着严格要求,如此设计,既减轻了整体重量,又保证了腿的强壮,两全其美。
当然,作为嫦娥家族一员的我,可不想为了一些数据达标,而牺牲美貌,长个“罗圈腿”或者“长短腿”。“师父”说,我这两种腿的尺寸,都有着很高的精度要求,他们为了给我打造又直又等长的腿,一方面设计了辅助加工的装夹工具,另一方面精选了专用加工刀具,甚至连放置圆筒的小车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师父”还说,为了达到较好的缓冲效果,在前期试验中,他们先后加工了约6000件规格各异的缓冲蜂窝;在材料的加工阶段,也先后尝试了电火花、线切割、冲压加工等多种加工方法。
这些就是我第一个“站”在月球背面的秘密——多亏了我那些腿,还有那些“师父”。
静,出奇地静,浩瀚宇宙,太阳系一隅,月背之上,现在只有我和月球车玉兔二号在这里。当然,这里还有很多未知的奥秘,等着我俩去探寻。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