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为何兴起“返乡热”?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陈溯)2013年,36岁的董敏芳辞掉了大城市里的高管职位,回到湖南岳阳县筻口镇老家,办起了水稻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像董敏芳一样选择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在中国已达上百万。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正掀起一股“返乡热”。
有意向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正在填写就业信息。 韩苏原 摄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780万人。这些“雁归族”年纪轻、学历不低,平均年龄45岁左右,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40%。
在城镇化浪潮快速向前的时代,这些人为什么选择离开大都市,回到乡村发展?
董敏芳告诉中新社记者,虽然在大城市的工作报酬很高,但她一直都有回乡从事现代农业的想法,回乡可以就近照顾父母孩子,也可以“成全”自己多年的乡情。
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鼓励有知识、有资本、有能力的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农业农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相比于前些年大批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寻找机会,现在,农村对很多返乡下乡人员来说,同样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资料图。 张国荣 摄今年43岁的河北省张北县村民薛峰以前一直在北京当货车司机,2017年,由于地方政府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听闻不少乡邻富起来的薛峰也决定回乡一试,在旅游景点附近开了一间小超市,现在他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在外打工的收入。
对于中国大规模返乡下乡现象,也有声音指出,是由于大批农民工在城市失业才回到农村。对此,广德福表示,这不是事实。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农业农村稳定向好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说明农业农村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具备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在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一批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是城乡间资源要素合理的、良性的双向流动。
专家表示,虽然当前经济环境对一些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也有了如快递物流、外卖送餐、仓储、居民服务等更多的新选择。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仍进一步增长,比上年增长1.7%,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服务业的从业占比逐年提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记者表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才缺乏和“后继无人”等难题,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助于留住年轻人、带动小农户发展。目前中国780万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创办的经营实体80%以上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促进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的主导力量。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吸收2800万农民就业。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向农户返还或分配利润平均超过500元。此外,返乡下乡人员中有54%利用信息技术创业创新,成为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带着大城市的眼界和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董敏芳的合作社采取了全程机械化的流水线模式,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产能,经过5年多的发展,她的合作社已经发展成湖南省的“种粮大户”。董敏芳告诉记者,合作社还带领周边农户“抱团闯市场”,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种田乐”的新感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