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港航“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路通” 水运“亨通”
中新网杭州1月2日电(张斌)因水而兴,是东部沿海省份浙江的底色。
群众在温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自助办事。 王刚 摄作为中国少有的沿海港口和内河水运均高度发达的省份,浙江拥有足够的港航资源禀赋。目前,浙江水路运输船舶1.4万艘,运力达到2826万载重吨,其中海运运力居全国第一,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分别达35%和80%,水路客运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
国内首本试行“多证合一”的新版《内河船舶证书信息簿》。 周雨顺 摄激发水路运输的更多潜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是毫无疑问的关键。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推进的当下,该省港航部门正凭借体制机制优势,以“三联三化”,即数据联通、业务联办、执法联动;事项标准化、服务便捷化、材料电子化举措为主线,推动多项创新改革落实落地,不断畅通群众和企业的办事路,为水运“亨通”创造更多利好。
数据联通:瞄准发展“痛点” 着力破信息孤岛
停驶停航,对于1.4万艘浙江水路运输船舶来说都不算好消息——多停一天,就要耗费油料、人力等高昂成本。
温州华顺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顺和深谙其道,他的企业目前是温州地区最大的海运企业,经营国内沿海、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成品油船、普通货物运输业务。
赵顺和以企业旗下一艘5万吨的散货船举例说,船停在港口一天,耗费成本7万元,“过去办理船舶营运证,仅一艘船的审核时间就需要三天,损失超过20万元。”
如其所言,改革以前,海运企业如需换发船舶营运证,需派人带申报材料及原件到审批中心办理,有关部门的承诺办理天数为3天。办证耗时久并且必须线下办理,成为改革必然瞄准的“痛点”。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东风吹拂下,浙江省港航系统构建了全省统一的浙江数字港航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
“2018年,浙江港航平台网总办件量近8.3万件。横向对接方面,23个事项已全部与浙江省平台对接;证书、文书等数据基本实现跨部门共享。另,通过海事局船舶进出港报告系统(手机APP)办理的有197万件。”浙江省港航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现在一分钱都不会白白‘等’掉了。有了数据帮忙跑腿换证,我们真正实现了‘一次都不用跑’。”赵顺和说。
温州市港航管理局行政审批处处长庄才华算了笔帐:“根据船舶大小,停航成本各不相同。我们将辖区船舶均按3天1万元计算,按2017温州船舶营运证办理量596件的数量,可直接为海运企业节约费用为596万元,加上船舶停运天利润将达约1000万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重温这句改革开放初响彻中国的口号,上述成效更显其时代意义,而这仅是浙江港航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的其中一面。
业务联办:发挥体制优势 改革举措“频频”
从线下到线上,办事事项的简便办理,背后是办事部门内部的流程再造。凭借精简的体制机制优势,浙江省港航管理系统用“频频”改革举措,让民众和企业有着更多“获得感”。
浙湖州货3662船船长梁启福常年跑上海到杭州的航线。在一项名为“多证联办”的港航系统改革实行前,他每年都要在固定时段停航,上岸办理例行的船舶检验检查手续,“搞不清为什么要这么多材料和程序,来来回回跑十几次还不一定能办下来,一个月时间就花在办证上了。”
2017年,湖州市港航管理局率先推出了普通货船“六证联办”事项,涵盖了船舶检验证书核发等7个事项。这项源自基层的改革实践,2018年来被浙江港航系统全面推广,并开始逐步向“多证合一”探索,即将船舶相关的证书合多为一,换成一本《内河船舶证书信息簿》。
“运输船舶需要办理多本证书,还需随船携带多本证书和相应的签注文书,这一状况不符合当前简化事前、重视事后的改革原则。”对此,一位地方港航部门基层工作人员谈及改革初衷时说。
2018年7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陈利幸为浙江兴一0080船(货船)、千岛湖沁园29游船(客船)分别颁发了国内首本试行的“多证合一”新版《内河船舶证书信息簿》,这标志着内河船舶证书“多证合一”、船舶检查“多检合一”正式启动。截至目前,浙江港航部门共计发出《内河船舶证书信息簿》1648本,相应减少各种证书上万本。
当年11月6日,在试点基础上,浙江将内河船舶证书“多证合一”改革工作全面推广,让改革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浙江港航系统的改革举措还有许多,如“多检合一”改革,让现场检查所需时间从3-4天压缩到1天;又如“互联网自助打印”“在线支付”“手机移动办”等,明显降低了制度成本。
从地方探索实践,到顶层设计加码发力,港航系统的诸多改革举措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更高层次,惠及更广泛的民众和企业。
执法联动:优监管方式 造改革示范工程
“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简化了办事流程,但并不意味监管的放松。利用技术手段与移动互联网,熟稔“互联网+政务”的浙江港航不仅在全面推进执法数字化转型,其正在打造的“船e通”改革示范工程亦颇具“浙江特色”。
“我们正在全面推进非现场执法,使非现场执法案件占全部案件的比例逐年提高。”浙江省港航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非现场执法借用技术手段执法,不仅能够提高执法效率与执法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减少船户因停驶停航受到的损失。
“2011年,我们在全国首创水上交通非现场执法,执法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杭州交通港航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杭州航区共确定了58项可适用非现场执法的案由,占常见违法案由的70%。
据介绍,2018年浙江全省非现场执法案件数量达3359件。同时,随着改革深化,浙江港航正在综合以往各类举措,重点打造打造“船e通”示范工程。到2022年,浙江港航系统“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有望实现核心业务100%全覆盖。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局长胡旭铭此前表示,要加快推进智慧港航业务操作平台、智能监管服务平台、决策支持平台的全面应用,全面提升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行业服务水平。
“浙江港航将围绕‘强港口、畅内河、兴航运’总体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聚焦‘一带一路’愿景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聚焦绿色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在‘补短板、调结构、重绿色、深改革、保安全、强队伍’上持续发力,以勇立潮头的担当推动浙江港航走在前列,为交通强国示范区和‘两个高水平’建设做好港航保障。”胡旭铭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