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更迭越来越快。企业想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把握节奏发展壮大,离不开强有力的专业化、知识化人才队伍。
也正因如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抢人大战,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激烈竞争,成为职场永不谢幕的热闹戏码。其间,职场员工如何在激烈的内部竞争中不被淘汰,管理干部如何避开"35岁现象"突出重围?
作为苏宁几万1200工程管培生的"首席导师",张近东曾经劝诫自己的干部团队,"要鞭策自己时刻保持学习心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与企业共同进步。"张近东的告诫一针见血,职场人要始终保持学习意识,主动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将自己塑造成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着经验、阅历、人脉的增长才会更具职场竞争力。
更新"知识库" 成为企业的"不可替代"
时代变迁,不进则退。对企业而言,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才能增加在行业风口站稳脚跟的机会。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他们不再学习获取新知识时,思维方式、专业知识与技能都会停滞甚至下降,轻则影响同事之间的合作,重则会带动整个部门消极倦怠,最终影响企业前进的步伐。
职场是现实的。员工乃至高层管理者是保证公司这台机器高速运转的零部件,一旦某个部件生锈坏掉,无力跟上公司发展速度时,便需要及时换新,为未来保驾护航。
有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逐渐倾向于任用更加年轻的基层员工与中层干部。腾讯、华为员工的平均年龄基本都是在28岁左右。在腾讯20周年会议上,腾讯执行董事刘炽平表态,未来一年内,有10%不再胜任的管理干部要退出来,给年轻人让路。这些管理过无数员工的领导人清楚,"年轻"的优势不在于年龄,"年轻"意味着超强的学习力,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年轻人"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创新与创造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曾经拥有优异的学历背景、傲人的文凭、抑或优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天之骄子,如果当下不及时更新、储备个人的"知识库",紧跟企业脚步的同时形成自身核心能力,很快也会被OUT出局。
在这个"学到老才能活到老"的时代,积极适应社会,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与企业同进步、共发展,成为"不可替代",在职场中永远占据一席之地。
"不断学习"打造最靠得住的"铁饭碗"
员工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与能力,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对个人而言同样意义非凡。
过去,人们崇尚拥有一个工作稳定的"铁饭碗",因为有了它就能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现在,"铁饭碗"代表着一辈子到哪里都有饭吃。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工作"稳定",是相对于个人能力而言的。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他人无可替代的核心能力,能给职场生涯带来更多主动选择与平稳发展的机会。
苏宁"1200工程"管培生柳赛,最初加入的是商品规划部,随着对经营的深入了解,他燃起了直接参与业务的渴望。从此,柳赛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外,主动学习业务知识直到凌晨。经过大半年的坚持学习,柳赛这个商品规划部的"外来人"掌握的业务知识与对工作的见解丝毫不逊于业务部的本职员工。加上他在商品规划部的工作能力也颇受领导、同事的认可与赞赏,入职一年后,柳赛顺利通过考核如愿的进入了业务部。而这种不断自主学习的品质也始终贯穿在他未来成长为苏宁易购厨卫家装公司总裁之路中。
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打磨技能作为最直接提升职场竞争力的方法,不仅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企业争抢的"稀缺"人才,而且能够不被外界干扰,顺从本意,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保持学习的能力,坚持学习的行为,不断更迭自己的"知识库"。不管未来变与不变,明天裁员还是不裁员,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与不可替代性,把控好人生的风险,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拥抱属于自己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