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独角兽的概念风靡全国。独角兽企业代表着新的经济活力、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智慧,今年的“电梯间之战”中,独角兽概念走进了电梯媒体,那么其他电梯服务领域能否有独角兽企业崛起成为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
独角兽,原本是西方神话中的一种动物,状若马、有独角,代表高贵和高傲。西方资本市场将成立十年以内、未上市、10亿美金估值的企业,称之为独角兽。
独角兽概念一出现便受到追捧。尤其在科技部的助推下,在国内很快便风行起来。目前看到官方披露的独角兽有202家。有诸如蚂蚁金服之类庞然大物,也有诸如寒武纪之类高大上,还有瑞幸咖啡之类异类,以及小马智行之类小清新。各有特色。
榜单中的企业,大多与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有关。甚至有些只是非常传统的行业,只是多了互联网的因素,改变了行业,从而与众不同。榜单中,最大的行业数千亿美元,最小的行业市场仅50亿美元。
【于是,我想,是不是电梯维保服务行业,也会出现独角兽企业?】
首先,看行业规模。
2018年末,中国电梯638万部,其中70%维保工作由独立维保公司承担。电梯平均每部每年维修保养费约5000到10000元,市场总规模约300到600亿元。这个规模,装得下独角兽。
其次,看盈利能力。
按照行业一般规律,每部电梯的维修保养可产生500到1500利润(取决于管理能力和地域)。市场总盈利空间约50到100亿元。这个空间,也能装得下独角兽。
再次,看单一企业。
目前还没有足够大规模的维保服务企业。倘若有,且满足独角兽指标,盈利至少应在1亿元(成长阶段、50倍市盈率)到5亿元(平稳阶段、10倍市盈率)。
看起来,电梯维保服务行业,容纳两三家独角兽完全有可能。
【但是,以目前电梯维保行业的状况看,却距离独角兽的评价逻辑很远。】
一是,电梯维保行业,除电梯大厂维保分支机构之外,市场分散、企业众多。这就造成很难产生集聚效应和管理效益。当然也很难标准化、很难监管。
二是,这个行业的普遍管理还比较粗放,基本上完全靠技术工人的个体能力。而且行业信息化程度较低。要知道当今的规模企业,没有信息化,很难谈标准化和管理。
三是,电梯维保还缺少具体的降本增效的措施,也缺少一个整合的契机。各自为战、没有战机,就很难催生出优秀的规模企业。
【过去一直是这样。不过,现在、机会、来了。】
市场监督总局刚刚发布的关于维保改革的文件,明确了“按需维保”的思路。这就意味着,能力更强的企业,有了通过规模、标准、管理三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伴随着按需维保的新规,电梯物联网也能大显身手。以往无论电梯好坏,都要定时维保的方式,让电梯物联缺乏用武之地。而这次不同了。
基于电梯物联网的智慧电梯,基于“上工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思路,可以极大地降低维修成本。进而以对应的管理信息化手段,将电梯维保标准化,并提升效率,也完全可行了。
在国内,每个电梯维保技术人员平均只能负责维保大约二十余部电梯。每部电梯每年的维保基本成本(如果不弄虚作假,企业也合规的话),大约在4000元以上。
但是,发达国家,每个电梯维保技术人员可管理电梯120部,是国内目前效率的4到5倍!
有了这个可增长空间,自然就可以从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了。过度分散的行业,必须经由科技和管理手段整合。这不仅是市场趋势、经济规律,也是监管和用户意愿。
倘若再加上电梯财产保险,以及对应的资本杠杆,可以说,电梯维保行业的独角兽便呼之欲出了。
奥远®智慧电梯,无论是在运行监管、维保作业、还是困人救援方面,相比传统的电梯维保具有明显优势。通过电梯物联网平台实现电梯状态的智慧监测。让电梯智慧起来,让电梯维保工作智慧起来,让电梯维保企业智慧起来,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武装行业,甚至重新定义电梯维保行业。那么,一切将完全不同。
谁说电梯维保行业,是低端行业、最苦的行业?智慧电梯,或将成就电梯维保服务的独角兽,电梯维保企业独角兽,这个行业装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