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一博 许伟)1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中国酒业协会已于1月28日晚间正式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意见的函,针对工坊啤酒生产场所、风险控制、存储销售提出了多个意见。业内人士称,此次规范中进一步明确了工坊啤酒的定义,并对生产区域进行了严格规范。该标准的出台是推动工坊啤酒规范发展的第一步。
在国内市场中,工坊啤酒更多被称作精酿啤酒。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考虑到产品名称是对行业的定性,规范命名时选用了工坊啤酒代替精酿啤酒这一说法,这将是国内推动工坊啤酒规范发展的第一步。
作为工坊啤酒行业的首个标准性文件,此次规范首次明确了工坊啤酒、啤酒工坊以及工坊啤酒厂的定义。所谓工坊啤酒,规范定义是由小型啤酒生产线生产,且在酿造过程中不添加与调整啤酒风味无关的物质,风味特点突出的啤酒;啤酒工坊需拥有糖化麦汁能力10千升/批以下的小型啤酒生产线、固定生产场所、即饮售卖场所和少数固定从业人员,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事小规模啤酒酿造、坊内销售,或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单位。
资深啤酒行业营销专家方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此前工坊啤酒一直没有严格统一的行业规定,啤酒工坊在工艺把控、菌群控制等基础质量把控上标准参差不齐,势必会造成市场泛滥、鱼龙混杂。规范实施后,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但规范具有两面性,推得过早或过迟都不利于市场发展应用,产品本身品质能否被市场认可,产品是否安全才是当前工坊啤酒市场最需重视的。
目前中国工坊啤酒消费量仍不足整体啤酒市场的1%,但年市场增速高达40%。在高增速的背后,是工坊啤酒品牌数量的层出不穷。粗略估算,截至目前已有800家工坊啤酒从业品牌。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实时卫星地图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共有精酿啤酒馆及餐吧100余家,分散在三里屯、西单、五棵松等各个商圈。这些精酿啤酒馆中,除了知名酒企旗下的精酿餐吧,还有诸多不知名店铺。
近年来,国内啤酒企业纷纷在工坊啤酒市场上进行布局,国产啤酒品牌也开始卡位高端,相继推出精酿工坊产品,青岛啤酒旗下的鸿运当头、奥古特,燕京啤酒旗下的原浆白啤都是瞄准中高端市场布局的产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精酿啤酒符合企业差异化经营的需求。“从产业端到渠道端,再到消费端、资本端,四个端口都在支撑着中国精酿啤酒的发展。”不过,朱丹蓬也指出,企业纷纷布局高端后,虽然在快速增长、利润等核心需求上得到了一定保障,但如何实现真正的高端,目前仍未探索出相应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