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8日讯 “生物活性肽具有不同的生理调节功能,而这些生物活性肽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通过工业化酶解加工制备的食源性肽含有许多不同生物活性的肽段,在功能食品和临床营养等领域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1月14日,在食源性低聚肽营养与功能暨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鲁军这样表示。
肽源自于希腊语,它的本意是可消化的低分子物质,可以理解为它是小分子的蛋白质。很多人说低聚肽,低聚肽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小分子的链式结构的肽链,一般由十个左右以下的氨基酸残基组成。与整蛋白和氨基酸相比,其吸收利用率更高。对于活性肽或功能肽,则是指对人体有益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或生理调节功能的肽,可以是低聚肽,也可以是更长肽链结构的多肽。我们所关注的食源性低聚肽就是来源于食物的低聚肽,除了良好的营养吸收特性之外,通常还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在食用领域,食源性低聚肽还有什么其他的优势?鲁军介绍,首先在食品领域,安全性是首要的。食源性低聚肽来源于食品,在避免机体排斥方面具有优势。其次,食源性肽包含许多具有生理功能的不同肽段,这些肽段之间的协同作用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同时,它的开发周期比药物短肽更短,成本也会更低,还有来源广泛的特点。与通过化学合成或基因工程手段生产的医用短肽不同,食源性低聚肽一般是通过工业化酶解或生物发酵的方式来生产制备。
“做食源性低聚肽的研发,要从它的来源、可行性分析开始,然后要对生产的低聚肽进行特定生理功能方向的验证和评价。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发出特定的产品,最终面对消费者,由消费者反馈意见再回馈整个的研发链,这是一个循环的体系。”鲁军介绍,从可行性分析来说,食源性低聚肽的来源那么多,本质上来说,只要是蛋白质都可以用特定方法做成低聚肽。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可以用于食源性肽的生产,一方面存在法规的问题,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而在工业化生产之中,对特征功能肽段做进一步的结构鉴定,对量效的关系评价十分重要。
在这之后,还要做体内或体外的机体营养状况评价,根据生理评价结果进行产品开发特定生理方向的、有益的功能食品或者特医食品。
无论是在不同的温度加工之下,还是在不同的胃肠蛋白酶的酶解作用下,食源性低聚肽开发出来后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就预示了它能够适应一些不同的食品加工条件。不过同时,由于食源性低聚肽是成千上万的肽段混合物,里面的特征性功能肽段到底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来解析。
对于开发前景,鲁军认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居世界前列,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也在不断地扩充之中,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也都是很好的资源宝库。在这之中,哪些具有我们可开发利用的蛋白质?有哪些营养成分可以与我们的蛋白肽协同利用?这都是很好的开发方向。
据悉,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北京市蛋白功能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颜如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广东中食营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食海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