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去了,他们仍在北京奋斗。
2018年年底的这几天,北方好多省份都下雪了。
北京没下雪,但是降温了,特别冷。
这一年,对于消费升级还是降级的讨论占据了很多媒体版面,人们有的乐观、有的惶恐,时值年尾,正是回首过去与面对未来之时,人们对于生活的确定与不确定,投射在真实个体上,又将产生怎样的倒影?
小杨,95后,某公关公司实习生
父母劝我“听话”,我依然选择做“北漂”
(小杨合租房的走廊,装满了各个租客屋内放不下的东西)
年底的这天,小杨放弃了摩拜单车,天太冷了,她只好选择走路回家。夜里,路上的风刀锋般凛冽,她从公司出发,走了大概三十分钟,经过一大片没有路灯的荒地,回到了自己的“家”。
这个表面看起来还不错的小区里,1200元的房租为她赢来了一个封闭的单间,7平方米,没有窗户,如果不是每天定时上下班,她大概会经常忽略外面到底是白天还是黑夜。
连这1200元还都是爸妈给的,小杨刚来实习,一个月工资2500元,“房租占到一半儿的话,我活不下去的。”小杨说这话的时候是笑着说的,但随后有一点沉默的尴尬。
小杨觉得窘迫,是因为自己当初不顾父母阻挠,信誓旦旦要跑来北京,最后还是花爸妈的钱才能在这个城市活下去,这感觉就好像自己只是一个空想家。“也许我什么本事都没有,在这个城市混不下去。”
(小杨的房间,小小的窗户其实只通向合租的走廊)
小杨这话既是自我怀疑时说与自己的,也是父母当初反对她来北京时说的话。爸爸给她在老家安排了工作,就如所有在三线城市有能力的父母替子女选择的那样,是一个活少、稳定、起步月薪四五千的岗位,让不少其他孩子的家长羡慕。
“我就问:为什么我年纪轻轻的就要过上每天干很少的活儿却安心拿工资的日子呢?“
小杨其实很理解她的父母,如果十年前的北漂,再苦再累也还好说,如今北京的房价,却让她看不到在这里定居安家的信心。但她觉得,自己也许就是爸爸说的那种“野丫头”,大学同学中很多人都选择了回老家或者二线城市,小杨却依然觉得北京是她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舞台。
在这个7平方米的小窝里,小杨其实并不觉得苦,每天忙忙碌碌上下班很充实。但是钱真的不够花!”就得自己做饭”,不过,早上吃着自己做的热乎乎的白粥和鸡蛋,确能短暂隔绝焦虑,获得真切的幸福感。
小杨在京东用自己的实习工资买了电饭锅,虽然功能基础,没有豪华配置,却依然满足和开心,还偶尔晒个朋友圈秀厨艺。她觉得,这就像她在北京“支”起了自己的小日子一样,她全新的人生起航了。
(小杨准备给自己立个flag,明年换个先进点儿的锅)
“我打算一年换一锅,锅越换越好的时候就说明我日子越过越好啦!”
又一次,小杨在朋友圈晒出了她的早餐,这样的照片爸妈最爱点赞,她想让父母觉得她真的长大了,可以在这个城市独自生活。
(小杨觉得现在的这个饭锅虽小,却是每天早起的能量源泉)
黄师傅,70后,煎饼摊摊主
谁都不容易,但生活还是得有点“热呼气儿”
(黄师傅老两口早早地把摊位支起来,把菜备好)
在煎饼摊摊主黄师傅夫妇的世界里,“来北京打工的”——是他们在跟这个城市里的人打交道时常说的一句自我介绍。虽然也是“北漂”,但他俩与那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子”依然不同,年轻人的梦想是要在这个城市生根发芽,而他俩的梦想就是在这个城市挣够钱后回家“享福”。
黄师傅家住山东一个普通的村落,论年龄,两口子均已不惑。论资历,两年前他们才到北京,在双桥扎下根来。年末,北京的气温感觉比老家还冷。入冬的时候冷风过境,街上的人把自己裹在各色的大衣里,而老黄夫妇穿的是最朴素的棉衣,显然,煎饼的卖相要比他俩自身的打扮更重要。
他们见惯的,是黎明前的北京。无论寒暑,两口子都会在凌晨4点起床,窗外,街上的一切都在路灯的映射下半睡半醒,远处是有一声没一声的汽车声。老黄负责调煎饼的面浆,老婆负责洗菜、切菜。一切准备就绪后,两口子推起煎饼车,赶上班族早高峰之前出门,为等车的人们提供简易版的早膳。
“要不要辣椒?要不要香菜?加不加鸡蛋?”这是老黄夫妇每天说得最多的几句话。
春天,鸟儿从早上叫到晚上。夏天,太阳从早上烤到晚上。秋天,大风从早上刮到晚上。冬天,寒气从早上冒到晚上。
(虽然工作内容重复单调,黄师傅媳妇还是很认真)
常来他们摊前买煎饼的大多是年轻人,老黄家有两个儿子,大的已经上大二了,小的刚上高中,所以看到年轻人的时候,老黄偶尔也会想到他们的孩子。
“其实这帮出来打拼的孩子也不容易,有的很早就起来上班了。”黄师傅所指的“孩子”中,有一个每天天不亮就会来买煎饼的小姑娘,“我们问她咋总起得这么早啊?小姑娘说,早上早点去公司加班效率高。”黄师傅有时候想,这来大城市打拼不光自己辛苦,就算坐进写字楼里也不容易啊!所以,黄师傅偶尔会给姑娘多加一个鸡蛋,姑娘开始不好意思想拒绝时,黄师傅说:“多吃鸡蛋脑袋好使啊!”
黄师傅对在老家的小儿子也常爱说这句话,上次回老家,去京东的线下家电专卖店给家里置办了台冰箱,为的就是平时多存些新鲜的肉蛋蔬菜,好让读高中的小儿子多补补营养,这样以后能考个好学校。
(京东把家电送到村里)
因为与家里的儿子不常见面,所以碰上爱聊天的年轻人,黄师傅老两口也愿意跟着多说几句。“他们有时候逗我,还让我去美国卖煎饼,说那里挣钱肯定比在北京更多,我说我也不会英语啊你说咋办?”黄师傅在每天重复的劳作中,这些偶尔的小调侃就是老两口苦累过程中的调节剂。
“还有一次一个常来的小姑娘说,黄师傅你看,你做煎饼的过程像不像是给一根根小油条盖上了小被子?”黄师傅笑道这北京的年轻人真是会逗趣。但也许在年轻人眼中,同是异乡人的照应下,黄师傅这样“有热呼气儿的地方”也是她在这个城市中的一点慰籍吧!
黄师傅夫妇在这个城市的一隅,看见了人们的匆匆忙忙,也看到了人们的辗转奔波。黄师傅他俩觉得这大北京的流动变化是挺快的,有些人来双桥没住几天,就回家了,说这附近太破,而繁华的大北京都在工体、三里屯,离自己太远。也有些人因为公司搬家,没两天就换到大西边租房住去了,北京太大了,有时一个城市内的奔波就像跨了个城市一样。还有些人,头阵子还早上两个人一起来买早点,过几天就剩下一个了。“说对象回老家考公务员去了。”黄师傅说。
黄师傅说,在这儿见到的人比村里多多了,但最后还是想回老家安度晚年。
“家里还有点薄田,总比一直在外漂着好。”
结束语:
2018年的年末。虽然北京的天气很冷,但每个人的生活中依然遇见了很多温暖。
透过这四位京东家电用户的故事,可以看到他们都在认真、努力地活着。在2018年,他们都成长了,都有了沉甸甸的收获。他们都在过着踏踏实实的日子。他们也在尽自己的力量,来温暖身边的人们。
未来,我们应该都会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