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还能强身健体,尤其是中老年人和白天没时间锻炼的上班族,尤其是现在春季天气变暖,饭后散步会更加舒服。但散步也要讲究方法,饭后散步那哪些讲究?下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为您总结。
饭后不要立即散步
刚吃完饭,人体的血流会集中到胃,用以消化食物。如果此时开始运动,会使血液更多地流向骨骼和肌肉,胃的血液供应就减少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对于糖尿病患者,专家建议餐后2小时再做步行运动。
傍晚散步更适宜
中医认为,人在上午的气血运化属阳气,到午时开始生阴,是养心的时间。午饭后,约11点到下午1点期间,静坐一刻钟,不但可以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而且有助于推动血液运行,间接起到养神、养气、养筋的作用。
注意散步姿势
散步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头要正,目要平,躯干自然伸直,这种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步行时身体重心前移,呼气时稍用力,吸气时要自然。
速度量力而行
对于健康群体,1分钟步速一般不应低于140步。因为这种步速不仅热量消耗大,而且对于心肺功能、体力、耐力、肌肉关节力量等都有明显的促进。正常状态下,人的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进行适宜的运动量后,心率为平常的150%左右,即约为90~150次/分。对慢性病患者,建议每天步行3000米以上,每次坚持30分钟,且每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
提前做好热身
许多人觉得健走运动量不大,因此忽视了走前的热身。事实上,不热身至少会造成两方面危害。一是关节磨损比较严重,通常运动10分钟后,膝关节的润滑液才能起作用,所以直接健走很可能造成损伤;二是锻炼效果不好,如果不把身体关节打开,活动范围会很受限,肌肉不能得到充分的运动。
不要超量散步
在微信朋友圈中,不少人喜欢晒健走步数,动不动就2万步、3万步的运动量。然而,过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关节的慢性劳损,应避免大运动量的单一方式锻炼。专家建议,可结合健走进行力量、柔韧等练习,使身体得到全方位锻炼,运动要适量,日行万步为宜,长期超量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