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笔下的同名原著小说一直在中国广受欢迎。201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国家大剧院把这个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故事搬上了歌剧舞台。自首演开始,这部由唐建平作曲,王晓鹰执导,张扬、徐晓英、刘恋等歌唱家们演绎的歌剧作品已历经三轮、共计17场演出。在音乐方面,《你们可听到我的呼唤》《黎明就要来了》等咏叹调的旋律感人至深;剧情上,时至今日,年轻女兵鲜活的生命在战火中陨落的悲剧仍然让观众倍感残酷和震撼。去年9月,国家大剧院带着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回到它的诞生地俄罗斯演出,收获了异常热烈的反响。当《喀秋莎》的曲调响起时,台下许多观众的眼眶都悄然涌出了泪水。
2月17日、18日,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来到了上海大剧院和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只不过这一次,艺术家们不是在真实的舞台上,而是在银幕里为观众们献上表演的。
作为剧场艺术的集大成者,歌剧永远是光彩夺目的。但因为场地座席和演出时间等许多因素的限制,当一部歌剧作品在某地的剧院上演时,能走进剧场一睹的人永远都在少数。此外,由于舞美制作通常相当庞大,需要调用的演职员也非常之多,歌剧的巡演也从来都非易事。那么,一部优秀的歌剧作品被耗费无数心血制作出来,怎么才能让它在更大限度内被大家所了解呢?
越来越多的剧院和制作团队把目光投向了“电影”这种相对自由便捷又能保证质量的载体。从2013年起,国家大剧院开始试水歌剧电影的拍摄与制作,成为国内首家拍摄歌剧电影的表演艺术机构。截至目前,大剧院已经拍摄了《长征》《金沙江畔》《骆驼祥子》《天下归心》《图兰朵》《阿依达》等近30部中国原创、西洋经典歌(京)剧电影。通过参加北京、上海国际电影节、中美电影节等国际影展,举办“国际歌剧电影展”、“歌剧电影进校园”等特色品牌活动,大剧院在国内外19个城市的影院、剧院和高校放映了1400场歌剧、京剧、芭蕾电影,再加上百余场艺术家见面会、歌剧导赏、专家讲座等活动,惠及观众近30万人次,这个数字,需要大剧院能容纳2081名观众的歌剧院座无虚席地上演近150场演出才能达到,其间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非常巨大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歌剧电影的制作从去年年初就开始了。国家大剧院邀请上海广播电视台滕俊杰团队,采用了最先进的4K超高清、全景声技术手段,以求还原出沉浸式的观赏效果。“观众们在剧场中看演出时有一个恒定距离,在一成不变地观赏舞台,后排的观众看到的清晰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电影全然不是。一个几层楼高的巨大特写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任何细节都会被无限地放大,如果不注意的话,这些到时候都是败笔,惨不忍睹。”担任歌剧电影导演的滕俊杰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为此,无论是歌唱家还是幕后的工作人员,都做出了更加“精细”的努力,比如,歌唱家在台上要随时保持表演的状态,不能因为“没有戏”就放松情绪;负责服化道的团队也要在服装、妆容、假发和皮肤的衔接等种种细节上多番调整,好让平时浓重夸张的舞台妆更加适合电影观众的审美;后期制作则需要从收集到的众多片段中挑选出最好的时刻……
2018年12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歌剧电影在北京迎来了首映。尽管距录制已过去了八个月之久,艺术家们最完美的表现仍然穿越时间和空间,震撼着当时未能走进剧场观看演出的观众。本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歌剧电影造访上海和苏州,正式开启了它的全国展演之旅,唐建平、王晓鹰、滕俊杰、张扬、徐晓英、刘恋等剧组成员也来到放映现场,分享了台前幕后的制作故事。接下来,更多的观众将通过电影,一览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此外,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展映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前天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今后,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将成为大剧院在全国的首个常态化歌剧电影展映基地,持续为苏沪地区的观众奉上高品质的作品。(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