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剧院最大的剧场,一场演出最多也就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观看。同样的演出进入网络直播间,观众会立刻变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网络直播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文化艺术的传播边界。在它的“加持”下,京剧、昆曲、民乐、书法、泥塑等传统文化艺术,似乎被插上了翅膀,纷纷从各自的小天地飞向社会的大舞台。不仅如此,网络直播中,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也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
1.传统文化不缺内容,缺的是传播渠道
最近,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王悦,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组照片:一群乡村小学的学生,用渴望的眼神望着一块播放课程的电子屏幕。王悦在照片下方写道:“很高兴可以在陌陌直播公益课堂和全国百所小学的同学们一起分享‘音乐密码’。”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陌陌科技、国学院网和途梦视界联合发起的“给乡村孩子的最美传统文化课”大型扶贫公益活动中的一个场景。跟王悦一样,研究昆曲十余年的北大教授陈均,也通过直播平台成了乡村学校孩子们的老师,让昆曲第一次从北大走进贵州、陕西、甘肃、河北、湖南、广西等16个省市的乡村小学。
直播以其特有的真实感、代入感,为高雅艺术、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除了上述公益直播活动,近年来很多机构、平台都在利用直播为传统文化拓展传播渠道。比如,2017年光明网率先创新运用网络直播传播非遗,推出30多场大型系列直播,观看总人次达3000万;2018年,光明网举办“青春遇见戏”系列直播活动,在几个月中,对京剧、山东梆子、川剧、沪剧、淮剧、豫剧、四川清音等十几个地方剧种进行了网络直播,累计观看量达1000万人次。
随着网络直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利用直播传播传统文化,逐渐从机构、平台的组织化行为成为很多个体的个人化行为。这几年,在很多剧场的台前幕后,经常能看到90后、00后演员,边演出边进行网络直播。一些戏曲演员,在舞台上默默无闻几十年,而通过直播,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被誉为“中国专业民乐网络直播第一人”。三年前,直播刚兴起时,在朋友的建议下,蔡阳第一次在直播平台陌陌上直播表演民乐。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超过24万人涌进直播间,如此庞大数量的人群,让这位习惯了在剧院表演的艺术家为之震撼。随后,蔡阳把直播这个“新鲜物”推荐给更多朋友,并联合中国广播民乐乐团的笛子演奏员李娟、中国爱乐乐团的打击乐手王悦、中央民族乐团的古筝演奏家缪青、中央民族乐团的琵琶演奏家于源春、中央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李晗等众多专业人士在陌陌直播创办了“民乐坊”,一年多时间就积累了超过10万热爱民乐的年轻“粉丝”。
传统的戏曲人只注重演戏,不注重传播,在信息时代,这样的理念不利于传统戏曲的传承。网络直播的兴起,既节约了传统戏曲观众的时间成本,又突破了地域限制,还创造了新的观演方式,观众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观看。
2.找到和年轻人“玩在一起”的表达方式
“网络直播看《牡丹亭》,感觉杜丽娘突然从电视中走出来了,面对面跟我聊天!”“我发的弹幕,她也能看到,非常奇特的感受。”2017年,陌陌直播做了一期“国粹艺术来袭”的直播节目,北方昆曲剧院演员邵天帅和北京京剧院演员白金,第一次被请进直播间进行网络直播表演,网友发出了上述弹幕评论。
那次接近两个小时的直播,观看总人次超过140万。直播中,邵天帅和白金两位青年演员,不仅表演了《牡丹亭》《长生殿》《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还为网友介绍了妆容、服饰等戏曲知识,网友与他们不停地互动交流,并在听得尽兴之余把“小金熊”“金话筒”等虚拟礼物送给二人。
在白金看来,戏曲等传统文化曾经一度面临传承困境,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自身内容和形式,没有跟上现代社会多样化的审美,而直播的出现,则“倒逼我们不得不做出改变,否则没法面对直播间里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
酷狗直播平台的主播庄妃,本是粤剧演员出身,擅长粤剧、京剧、川剧等传统艺术,拥有超过20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入驻酷狗直播后,庄妃将网络直播特效与戏曲结合在一起改编莲花手舞,并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刚开始直播拉二胡时,蔡阳中规中矩,像在剧院里演出一样。“玩法”的改变是从一条“蔡阳,你会《凉凉》吗”的弹幕评论开始的。蔡阳查阅了这首在年轻人中非常火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主题曲,随后开始听歌、扒谱子、对谱子、找调、练习。二胡版《凉凉》一出,直播间里的评论瞬间“炸”了:“二胡还能这么玩!”“我能点播一首别的吗?”从那以后,蔡阳有意识地进行二胡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传统民乐在她的手中“越玩越新鲜”。
进行网络直播,就是用年轻化的方式跟年轻人沟通,这已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随着表达方式的创新,传统文化重新点燃了年轻人的兴趣。正如在蔡阳的直播间里我们所看到的,“我想拜师”成为网友刷屏最频繁的评论之一。
3.不仅要“火起来”,还要“活起来”
将网络直播与传统文化结合,让艺术家使用新媒体渠道来传播传统文化,这种传播形式具有创新性与示范意义。
随着传统戏曲、古代服饰、民间手工艺等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形式出现在直播间,因区别于曾经拼颜值、秀下限的“美女直播”,演绎传统文化的直播被视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在传播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改善了网络直播生态。“做传统文化内容的直播,刚开始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后来我们发现,传统文化也能为平台带来流量,并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直播结合的魅力。”陌陌公司副总裁、直播业务负责人贾维说。
不过,大多数传统文化项目,目前仍比较小众,因此要想吸引大量“粉丝”,传统文化的直播者要付出非同寻常的努力。另外,网络直播的行业特点,让流量成为网络主播和直播平台竞相追逐的目标。传统文化艺术,由于自身特点,不可能总是成为网络直播中的“流量担当”,这要求直播者在进行传统文化的直播时,不能把流量作为唯一追求,更不能为了流量而恶意篡改、亵渎传统文化。直播实践中,已经出现了打着“传统文化”旗号却大肆解构传统文化的网络直播,那些直播在传播一种毫无文化价值的所谓“个人风格”,淡化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敬,一些主播甚至以自己的无知去挑战传统的规则,对年轻观众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些现象值得警惕。
传统文化在直播平台如何实现可持续的传播是又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文化生长具有其内在逻辑,传播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直播之后,传统文化在复兴征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戏曲等传统艺术而言,网络直播只是打开了其走进年轻人的一扇门,而要让年轻人成为“铁粉”,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艺术魅力。因此,参与网络直播的年轻人,应该多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用精湛的艺术在网络直播中打动人、吸引人。
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固然“吸睛”,然而对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来说,仅仅“赶个热闹”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具有历史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把理解、喜爱传统文化落到生活的实处。因此,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火起来”,更需要融入生活、真正在创新中“活起来”。(李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