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记者王启慧)以“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的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于昨日在北京举行。
全球化4.0已经到来,科技正快速进展,这意味着全球教育、生产、健康等领域的基本生活方式会面临重大变革。中国与世界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化挑战,更好的参与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教育领域展开观点分享与探讨。
“国家不再是全球化唯一的主体,尤其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现在研究全球治理体系的概念是‘机制复合体’,同一类国际事务处理当中有很多相关的机制,并不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互相是交叉的,有时候很多是矛盾的。这样的机制的处理,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重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认为,在此情况下,多元化的交流机制非常重要,而教育的全球化是所有全球化的基础。
薛澜认为,“教育开放需要给学校更大自主权”是扩大开放的核心。2018年,有来自196个国家将近50万人到中国来留学,超过一半是接受学历教育的,其中有87%是自费生。他认为,这表明22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到中国来学习。他希望这类群体能够为促进真正健康、和平、繁荣的全球化做出贡献。
此外,论坛就全球化4.0时代中国的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逃离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系的未来、应对全球经贸格局变化——中国对外投资调整与创新等话题进行了论坛讨论。
据悉,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由全球化智库(CCG)、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CAFIEC)和联合国驻华代表处(UN China)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