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总能书写出无数光阴的故事。
在鲜活的历史中,记忆未曾尘封,而是妥帖地与今天正在发生的故事相交融。
复兴门立交桥东北侧,有座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长途电话大楼,浓浓苏式风格的砖墙中透着庄重沉稳,在冬日暖阳下,黯淡的色泽里折射了岁月浸润过的痕迹,记录着过往人与事穿梭此间的故事。
在这里,刘师傅、阿梅、小惠……无数真实而普通的通信人,把青春记忆和传承脚步留在了这里,留给古朴的长话砖墙见证。
一座建筑的前世今生
这座几经波折、最终于1976年建成的京城地标建筑,是当时维系国际国内远距离通信、和全民情感交流的重镇枢纽,也是全国微波中继通讯网的中心所在,被视作国产长途通信基础建设升级的里程碑。
1981 年 6 月 5 日,我国邮电部发行“北京长话大楼图案”普通邮票,单色雕刻版印制,全套 1 枚,面值8分。
和长话大楼并行运作的是更早前辉煌的电报大楼。一位老北京市民曾经打趣回忆:“在电报大楼发过电报,先写草稿,再添单子,排队交费,历时一小时,算上往返路程,半天儿,字数才10多个,所以我要感谢更新通信的人一辈子。”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是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的通讯报道,后入选中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故事发生在1960年,山西省平陆县61位民工集体食物中毒生命垂危,长途电话成为了中央协调各方、抢救生命的跑道和幕后英雄。
而在住宅电话和手机开始普及之前,在电报已无法满足全部紧急通信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周恩来总理直接下达指示,组织建立起了这座全国最大长途电话综合服务枢纽站,坐拥神圣的战略地位。
从7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老联通人”刘师傅,就赶上了长话的起始辉煌。曾在邮电学院学习无线电和战备通讯的他,16岁时十分庆幸地没赶上插队,被直接分到电信局参加工作。
刘师傅话不多,有着沉稳的老技术人风格,像那个时代的人一样,把一辈子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都献给了长话大楼,直到退休。
每每谈到老本行通信业务和长话时代的过往荣光,退休已久的刘师傅依然能够和徒弟围坐一起,如数家珍。他们用整整两代人的交替,见证了通信设备供应商漫长曲折的国产化之路:
从国外的S1240到开始试用更迭国产CC08交换机;从“农村包围城市”到运维服务、响应效率和使用体验的大幅提升,再到国产交换机逐步跃成为行业佼佼者……
长话的发展,长话人的生涯,伴随着中国通信业,就这样走进了第五个十年。
话务员阿梅的长话青春纪念册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长话大楼。刘师傅的徒弟——北京女孩阿梅考入了对口电信中专的话务职业班,并被分配成为了当时人人称羡的一名长话大楼话务员。
青春貌美的阿梅有着北京大妞特有的开朗活泼和俏皮机灵,从小就能言善道,逗得周围人开心不已。话务员这个高尚又新潮的职业,简直就是为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量身定制。
就这样,费劲千辛万苦准备考试,阿梅终于收到了来自话务职业班的好消息。手捧录取信的她心中狂喜不已:新的职业之路正在徐徐铺开,最好的办公环境,最先进的办公设备,周围伙伴羡慕的目光……这些阿梅早已从亲友身边耳闻,但还不是她最向往的工作优势。最最吸引这位少女的“话务员传说”,是繁忙工作之余单位特别配给的加餐、面包和茶水,以及天气热时专门为他们提供的土空调,加了水一吹,十分凉爽。
而这些果然都在长话大楼里完美实现了。
而优渥的待遇背后也有繁忙不间断的大量工作。据阿梅回忆,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长话大楼的门口,等待打长途电话的排队人数总是特别多。在极大的话务量之下,来自相对偏远地区的用户往往需要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月,才能等到接通一张电话单。
当时长话有一个113挂号台,人们要先播通113说明希望与谁通话,由113的话务员将得到的信息手工记录在一张小纸上,通过传送带传送至分拣台,再分类传送到不同的其他话务员坐席上,每个坐席对应全国不同省市地区,负责继续叫通大江南北不同方向的其他话务员,再由当地话务员找到对方接话人,两边对接,历经千辛万苦后最终实现通话。
阿梅如今依然很清晰地记得,自己刚入单位时,直接被分配到了比113更先进的半自动化编码机房,那时最先进的设备叫JT801,铜轴1800路,让话务员告别了“插塞绳接电话”的时代,可同时操作记录与拨打,并独立对接完成两方通话。带着满怀使命感的心情,阿梅很快掌握了熟练的职业技能与紧凑的工作节奏。
调配接听线路的过程中,技术能手们最高可以同时维护不同方向的电话,并用“一叉二叉三叉四叉”的技术动作来进行交叉操作,不断部署线路,保障源源不断的通话需求被尽可能有效率地分配出去,并在每通电话结束前恰到好处地捕捉时机,切回双方通话,准确提示计费。
如今,在回忆这段职业青春的峥嵘岁月时,阿梅仍然记得当年很多老用户对自己独特的嗓音充满熟悉和亲切感,在无数次拨通重要的电话后,他们会特别致意感谢话务员,甚至也包括很多当时火红到耳熟能详的大明星和重要人物,这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一种特殊的荣誉与满足感。
繁忙的话务工作需要24小时三班倒。每到晚上十一二点,办公楼门口总能看到很多护花使者翘首等待,来接“长话天之骄女们”下班归家,因为再晚就没有公交车了。
就这样,恋爱,结婚,成家,阿梅在长话的话务员岁月风风光光,顺风顺水,享受着职业带来的优渥待遇和全社会的羡慕目光,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无非是繁忙时顾不得吃饭、偶尔不顺心和家人吵吵架、临时调动岗位要快速背诵全国大量号码信息……本以为时光就这样在永恒的琐碎快乐中一点点过去了。
然而,在90年代初生完女儿小惠后,再次回到工作岗位的阿梅,却突然发现一切沧海桑田:整个长话的下边三楼全变了,整片话务员工作区消失,曾经风光的职业一夕之间成为了昨日黄花,接踵而来的已是BB机和大哥大业务。展现在眼前的这番图景,不断地冲击着阿梅的职业思考。
巨变之下,震惊当然有时,忐忑焦虑亦有时。面对女儿已经出生,为母则强从不服输的她很快稳住了心神。
大浪袭来,阿梅决定主动转岗重新出发。
在无路可退的巨大意志之下,她挑灯夜战死啃厚厚的通信理论书籍,并和年轻人同场竞技,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转岗进入新技术部门,继续留在北京联通的原长话编制里,第二次把命运握在了自己手里。
人生的下半场,更换跑道,阿梅依旧做了长话人。
时代的齿轮飞速转动。
中国第一代智能电话卡200卡从巅峰到衰落,带动了无数家庭拨打长途的又一轮巨变。从初具可移动性到更具经济性,IP长途业务开始风光,以优惠的资费价格取而代之。
阿梅记得,无论是中秋、除夕等话务高峰时段,还是全国两会及其它重要保障日,无数同事日夜加班,吃睡在办公室,集中对IP长途业务进行话控,最大限度保障用户的使用。
两代通信人的母女情
与其他老一代通信人希望让子女继续留在通信行业不同,阿梅对于90后女儿小惠的职场规划,最开始是更加轻松有保障的事业单位。
在千回百转的职业规划摇摆之后,小惠选择进入了华为,那是妈妈和老一辈同事们熟悉的合作单位。
在从事通信工作几年之后,小惠发现,自己跟父母之间突然有了一些共同语言,从模糊到清晰,她开始能逐渐挖掘出自己内心更多秉承母业的骄傲感。通信人的忠诚和情怀,在自己身上不断生根发芽,那些关于传承的感悟,也在工作的历练中变得深刻,她开始觉得,通信行业是一个伟大的行业。
面对女儿的选择,妈妈阿梅则是欣慰自豪中带着期许。现在,她有时会对怀揣同样心思的老同事说:
“通信发展快,未来要靠他们年轻人去拼了。人的一生,做不喜欢的事很痛苦,我们不想逼着子女跟着我们的老路走。但通信这行业,只要女儿喜欢继续做,只要社会认可她需要她的工作,那我想,她就是幸福的。”
冲击5G:再成时代弄潮儿的长话大楼
时光飞逝,长话大楼继续作为联通总部的重要部门,兀自巍然,而周围的风貌,却在不断流转。
走过长途电话局,IP电话卡时代,也见证了2G、3G、4G的兴衰更迭后,今天的长话大楼再次成为了中国联通冲击5G时代的新地标和样板点,覆盖了金融街规划完备的5G精品线路:东至太平桥大街,西至西二环辅路,南至长安街,北至广宁伯街,全程长约3.6公里,通过5G站点连续组网,保障了整体VIP体验路线上连续的1Gbps精品网速率体验。
在这里,阿梅的女儿小惠正在协助建设中国联通北京5G样板点,以母亲同行的身份回到长话大楼,登上了新展车,环绕北京联通5G精品路线开启体验,重新见证长话大楼周围的新面貌。
根据信通院预测,未来十年各个行业,包含超清视频/VR、教育、医疗、车联网、无人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多种应用孵化,将会在5G领域大量投入。
在长话大楼,小惠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
妈妈,我回来了,长话大楼又发展了。你知道吗?现在这里有了5G。
回顾通信生涯的这一路,阿梅感慨良多:
“电信大概是每天影响人民生活的行业中变化最快的了。我是长话体制集中的走时代过来的,那么多年过去,看惯最多的却就是变化。未来通信要继续发展,一定要看市场和用户是不是能够认可我们,是市场在选择我们。很多旧情怀逐渐远去,
很多新故事正在发生。
很多像话务员这样的职业消失了,
很多未来却正在加快脚步,
展现出了未知而又令人激动的精彩。
从过往走向明天,
从服务战备、军管调配的体制化管理,
到融入市场大潮,破釜沉舟,奋勇改革冲击5G风口,
一段段电信行业的大历史,
和无数个通信家庭的小历史,
在此留下光阴斑驳的影子,
长话大楼成为了联通走出旧制、与互联网新时代拥抱的忠实见证者。
采访/编辑:孙迩溪
文中系访谈真实故事采编
刘师傅、阿梅与小惠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