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 王祖敏)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多名残奥会冠军聚集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分享他们的“体育心得”,呼吁残疾人兄弟姐妹勇敢走出家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当日,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组织来自基层社区、企业的70余名残疾人开展第二届“泳往直前”国际残疾人日游泳活动。本次活动在充分结合参加人员的身体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以参与、展示、娱乐为主进行活动设计。共设有竞赛类、展示类和趣味类3类项目12个小项。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残奥冠军班”的学员们以“裁判”“救生员”“引导员”“录入员”等身份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残奥会冠军们分享了体育带给他们的改变。
6岁时遭遇车祸导致双臂截肢的游泳运动员许庆,12岁时以中国残奥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队员身份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如今,这位“90后”已是拥有10枚奥运金牌的残奥会四朝元老。他认为,运动是最好的康复手段,游泳是康复效率最高的水疗方式,体育运动在助残疾人实现“自立”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康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运动不仅会一点一点驱散你心中的阴霾,并且你还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积极向上的能量。”许庆说。
两位客串录入员的女将则强调了体育带给她们的“自信”。
7年前,刚成为一家公司财务实习生的陈雪静遭遇车祸,在18岁那年与轮椅为伴。陈雪静称,她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接受现实,直到她接触了她以前从未关注过的轮椅篮球。作为中国轮椅女篮的一员,陈雪静刚在今年十月的雅加达亚残运会上获得金牌,她笑言:“在运动中我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现在我的世界阳光明媚。”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的伦敦残奥会射箭金牌得主严会莲则称,体育让她“视野更开阔、心情更开朗”。
另两位奥运冠军诠释了体育让他们“自强”。
因脑瘫导致下肢残疾的靳志鹏在里约残奥会上打破世界纪录获得游泳项目金牌。他称,努力拼搏、不服输不放弃的体育精神,也正是他获得残奥会金牌的关键所在。“当我站到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我特别自豪——残疾人同样能为国争光!”
体育同样赋予了里约残奥会女子举重冠军谭玉娇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她7岁时因骨髓炎落下后遗症导致肌肉萎缩,是体育让她变得强大,并“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她说,医疗和慈善都只是外在手段,残疾人只有内心强大起来、主动融入社会才是解决问题之本。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运动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现在国人越来越理解和接纳残疾人,她希望更多的残疾人能走出家门,动起来,感受这个“很大、很精彩的外面世界”。
为让更多残疾人享受运动的快乐,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从2016年创建了“泳往直前”为基层残疾人体育服务的品牌活动。截至目前,残疾人公益游泳培训平台已开展200余次培训课程,固定学员140余人,涵盖肢体、视力、听力和智力四个残疾类别,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