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 罗亦丹)9月15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在“2019年网络安全专题发布会”上发布了第十八次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分析报告。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梁宏介绍,55.28%的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过程中遭遇过安全问题,在造成终端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中,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位居第一、二位。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64.59%,比2017年上升了32.85%。而移动端上,2018年有45.4%的移动端使用者感染过病毒,比2017年上升了11.84%。移动端感染病毒后,有可能造成多种危害,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危害分别为影响手机正常运行、信息泄露、恶意扣费,占比分别为72.3%、71.47%和58.11%。
梁宏介绍,近年来手机操作系统自身安全性提高,依赖于系统权限的恶意行为实现难度不断提高,因此恶意软件制作者更多的是在产业链上进行深度融合,依托现有的灰色渠道进行快速收割。基于人性需求的黑灰产利用逐渐兴起,例如粉丝群体对偶像的刷票,利用商家促销的漏洞和价值差进行“薅羊毛”,通过恶意占用系统资源弹出广告,通过自动频繁联网、发送短信恶意扣费等。
报告显示,移动终端用户遭遇到最普遍的安全问题是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其中,垃圾短信中包含了大量恶意链接、钓鱼网站。而信任度高、交互性强的微博、微信也成为了网络钓鱼的平台,大量个人信息的泄露使得恶意用户能够屡屡得手。
新京报记者查阅报告发现,网络欺诈的行为呈现增高趋势。2018年有49.96%的用户遭遇过网络欺诈,比2017年增长了20.06%,其中短信、电话、钓鱼网站诈骗成为了排名前三的诈骗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有28.09%的用户遭遇网络欺诈后发生了经济损失,在这些已遭受经济损失的用户中,有74.21%的用户没有追回损失。
梁宏表示,诈骗对象的“精准化”使诈骗成功率大大提高。犯罪分子根据受害人的收入水平、职业特点、需求等进行心理分析、大数据分析等,从而设计出更合理的“剧情”,对受害人进行洗脑,让诈骗成功率更高。近两年出现的亲密支付诈骗、午夜幽灵诈骗和微信语音诈骗等手段让犯罪分子更加精准化定位受害人,进而“连环设局、精准下套”。
艾普奖|庄子峰荣获2 ITALIAN MODERN 设计,重塑生活的一种方式。 以独特、…
潜心打磨缔造唯一 劳斯莱 Bespoke高级定制的幻影长轴距车型——幻影“…
三星Neo QLED 8K电视,和这 在2021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三星在“First Look”…
三星电视:做时代的引领者 家电圈近期最值得期待的看点非三星电视莫属,除了一系列科技大片即视感的VLO…
影创科技集团董事长孙立荣 2019年度商界青年领军者获奖人——爱库存联合创始人冷静女士为孙立颁奖....…
共绘XR文旅蓝图,影创科技 此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意味着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影创科技与江西旅游…
南昌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熊冬 调研组一行在体验 5G+MR 全息智慧教室后对其丰富、直观、立体的教学形式表示赞许…
《少年三国志2》共筑军团 今天要给少年们介绍的就是中的军团玩法,快点跟紧队伍,不要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