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8月2日电 题:长江源头“碧水保卫战”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作者 孙睿 马红娟
夏季的沱沱河一如既往地安卧在广袤的可可西里,静静地审视太阳和月亮的交接。远远望去,有一个身影在沱沱河堤岸上走着,他时不时弯下腰,一只手提着袋子,另一只手清理着河流中的垃圾(塑料袋)等,他就是这里的河湖志愿者新文。
地处长江源的唐古拉山镇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该镇每年产生的不可回收垃圾近80吨,可降解垃圾70多吨,对当地脆弱的生态有很大的影响。
55岁的新文是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民族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也是生长在长江源头唐古拉山上的一名藏族汉子,陪伴新文的还有一辆破旧的小型电动车,这是他专门用来运送垃圾的“小伙伴”。
新文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由于牧民搬迁留下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自驾游的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沱沱河水生态受到了影响,这让他很心痛也很着急。
2017年底,唐古拉山镇发布了征集民间河长的公告,新文第一个就报了名,成为民间河长后的他率先参加沱沱河环保活动,并积极投入到宣传相关政策、动员当地牧民群众主动参与环保、保护长江源头的活动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仅使当地的牧民们愿意清理自己的垃圾,而且使更多的人也都自愿加入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队伍中。
如今,沱沱河附近随手拾捡垃圾的人越来越多,清澈的河水倒映出蓝天白云,细细流淌的河水透出了沱沱河原本的味道。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母亲河是天大的好事,没有工资报酬无所谓,重要的是我可以为家乡做点分内事。”现在,每天两次巡河、捡拾垃圾已经成为新文生活的一部分。
长江源沱沱河生态环境发生的蜕变是格尔木市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行河长制、描绘“水清岸绿”美景的一个缩影。随着全市河湖面貌的变化,该市水环境也质量持续改善。
近年来,格尔木市加快推进格尔木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河长制”,使全市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趋好态势。
据格尔木市生态环境局统计显示,目前,格尔木市环境监测站对国控断面(纳赤台、总场水闸、白云桥、小桥)开展监测,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
“近年来,格尔木市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等区域环境状况,定期开展水行政执法监察行动,落实生态基流情况。同时,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任务和各级河长巡河任务,对重点河段加大巡查力度,提高巡查频率,实时进行垃圾捡拾、河道管理及河岸环境卫生整治,全力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确保河湖水质稳定向好。”格尔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格尔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格尔木市将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持续加强水污染治理,不断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积极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着力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确保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最终实现“水清岸绿”美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