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8月1日电 题:一门之隔生命之缘 重症监护室的“神秘”与温情
作者 郭其钰 陈梦茜
“阿姨们,你们工作忙不忙啊?累不累啊?如果累的话一定要及时休息....。.我请爸爸妈妈帮我买一碗饺子和水果送给你们吃,感谢你们对我在里面11天的照顾。我想你们……”
医护人员为患儿做治疗护理。浙大儿院 供图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团队的护士们收到的一封感谢信,信的落款是“爱你们的添添(化名)”。
此前,6岁的添添被诊断为松果体区肿瘤,在浙大儿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住了11天。出院当天,添添嘱咐妈妈一定要把这份信送给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阿姨。
“非常意外,因为轮班原因照顾添添的护士有好几位,我当时还特地问了她们,大家都说没有特别做什么,就是本职的护理工作。”浙大儿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盛美君说,所以收到这封信很意外也很感动,她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护士为患儿梳头发。浙大儿院 供图“添添平时不太说话,我们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送水果。”带着疑问,盛美君拨通了添添爸爸的电话,和添添通上了话。
原来每天11时是外科重症监护室最忙的时候,护士们护送孩子外出做辅助检查。而这个点也是交替吃饭的时间,有的护士等忙完了想起吃饭时,常常已是下午两三点钟。这一切都被病床上的添添看在了眼里,所以才有了写信给护士阿姨们送饺子和水果的故事。
一扇装有门禁系统的大门隔离了家长与患儿,让重症监护室看起来很神秘。一门之隔,里外两个世界,家长不免会担心和牵挂孩子在里面的情况。醒了没?哭了没?乖不乖?有没想爸爸妈妈……
在浙大儿院外科重症监护室主任谈林华看来,外科重症监护室其实并没有这么“神秘”,“我们科室的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做好治疗与护理工作,尽职尽责地治愈接收的每一位患儿。”
医护人员为患儿做治疗护理。浙大儿院 供图3床的朵朵躺在床上,满脸不开心。当得知朵朵是因为还没梳头发而闷闷不乐时,入职不到一年的男护士吴豪立马拿来了梳子,小心翼翼地为朵朵梳开打结的头发,又给她扎了俩小辫。“叔叔,你怎么这么厉害啊,还会扎辫子。”朵朵立马开心了起来。
“我想爸爸妈妈了,我还要那个最高的叔叔来陪我....。.”7床的洋洋因为交通事故,做完手术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因为科室的特殊性,目前国内的重症监护室都无法实现家属24小时陪护,每天的探视也都有时间限制。正处于依赖期的孩子们自然理解不了,特别是到了晚上,他们更需要陪伴。
已经准备下班的护士张振琨听到后,拿着玩具迎了上去。作为新晋奶爸,张振琨在照顾小朋友方面有一套拿手的方法。一逗一唱,陪玩陪睡……一直到洋洋睡着,张振琨才放心离开。
6岁患儿写的感谢信。浙大儿院 供图躺在10床的丫丫是一个深度昏迷的3岁宝贝,依靠呼吸机维持着生命。如果不是身上插着管子和身边不时发出滴滴声的医疗仪器,丫丫就像平时睡着了一样。每天给她擦洗、按摩、运动是护士叶飞亚的重要工作之一。每一次擦洗身子,叶飞亚总是认真仔细,她说,“我们的宝贝都是最可爱、最漂亮的,一定要干干净净。”
很多人印象里重症监护室严肃、冰冷、神秘,似乎没有人情味。但在浙大儿院,天花板上的卡通贴纸、可爱的小猪佩奇玩偶、床边的兔子录音机、床头挂着的“加油”小纸条,都让这个原本“神秘”的科室多了几分人情味。
盛美君说,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重危患儿。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护士们也尽心尽责地护理每一位患儿。“我们每个人都释放一点善意,大家就能感受到更多温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