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佳县:“3+X”产业带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站在77年前农民歌手李有源首次唱响《东方红》的塬峁上,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信心满满。
佳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47年,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佳县,并在此战斗生活100个日日夜夜。其间,他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还为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为佳县剧团题词“与时并进”。
然而,地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佳县土地贫瘠、生态脆弱,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吕梁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县有10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201户46767人。榆林市3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在佳县。
近年来,该县着力培育“3+X”脱贫致富产业,累计脱贫出列贫困村78个,脱贫退出贫困人口13900户38952人,贫困发生率由“十一五”末的42.8%下降到3.5%。“对于佳县这样土地贫瘠的特困地区,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培育‘致富产业’。”刘生胜说。
在认真分析、反复研究县域情况后,佳县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提出了“东枣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杂粮中药材”的产业布局,着力培育发展“3+X”脱贫致富产业。
“3”即82万亩红枣、20万亩山地苹果、100万头/只猪羊鸡畜禽;“X”即10万亩中药材、10万亩地膜高粱、10万亩小杂粮、1万亩渗水地膜谷子、1万亩设施蔬菜、1万户葭州民宿、户均1份光伏产业、1个就业或劳务输出等。
佳县是中国红枣名县,佳县油枣皮薄、肉厚、核小、个大,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但多年来,由于树龄老化、料理不周,加上天气等因素,佳县油枣经常产量不高,或丰产不丰收。
针对此种情况,该县大力推广沿黄老枣园综合改造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同时,通过成立红枣产业合作社、建设原生态田园综合体、进行红枣深加工、发展红枣旅游等,不断延伸红枣产业链。
目前,佳县全县红枣栽植面积已达8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40多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认证30万亩,正常年景红枣产量达4.5亿~5亿斤,产值10亿元。有红枣加工企业52家、枣业合作社80个,红枣已成为佳县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1942年,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用陕北汉子嘹亮的歌喉,第一次在这里唱响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那时,佳县贫瘠的山塬川峁上只有生命力顽强的红枣树。近年来,该县抓住陕西省苹果产业向北扩展的机遇,大力发展能迅速帮老百姓增收的山地苹果。
今年,佳县出台了山地苹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坚持适度规模、农户参与、企业带动、产业融合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推动山地苹果产业发展。
佳县县长杨政说:“奖励建园面积为50~100亩的农户5000元,百亩以上的每百亩奖励1万元,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的每千亩奖励10万元。”2019年全县栽植山地苹果1.78万亩。
佳县按照“长短结合、统筹推进”和“以长带短、以短补长”的思路,大力发展红枣、山地苹果、小杂粮种植、猪牛羊鸡养殖、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持续打造佳县手工挂面、香谷小米、红枣羊、生态猪肉、手工粉条、山野苦菜等特色农业品牌,力争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产业增收项目。
旅游业是佳县近年来重点培育、积极扶持的又一个脱贫致富产业。通过充分挖掘沿黄文物古迹景观、黄河山水风光、千年枣林风情、民间原生态文化、红色革命史迹等5大类旅游资源,佳县成功将“闲置”资源培育成致富产业。
此前“一无所有”的穷山沟赤牛坬村,通过打造乡土博物馆、乡土风情演出等,吸引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养殖业、加工业、民宿业等兴旺发展,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参加赤牛坬村乡土风情演出的演员都是本村村民。每当夜幕降临,100多位村民换上演出服,扛起镢头牵上牛,以最质朴的方式演绎几代人的黄土生活。
据统计,佳县2018年的旅游综合收入为22亿元,2019年5月已经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刘生胜告诉记者,目前全县102个贫困村,“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黄博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