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占昆 吴鹏泉 李韵涵 廖国胜
陈才根
生于1949年7月11日
如今已经和新中国的铁路打了50年的交道
生于1949年的陈才根。刘占昆 摄
“我很高兴能与祖国同成长”
身穿白色衬衫,短寸头,偏瘦,眼睛深陷,善于言谈……这是陈才根给人的最初印象。
陈才根在家中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畅谈自己的铁路工作经历。刘占昆 摄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成立。当时,在与北京相隔1400多公里的江西南昌市新建县,陈才根刚出生两个多月。
年轻时的陈才根。受访者供图
与新中国同龄是陈才根颇感自豪的一件事,“特别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很高兴能够和祖国一同成长。”
陈才根年轻时的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陈才根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吉安火车站原站长。1968年,时年19岁的陈才根中学毕业,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1970年参加井冈山铁路建设,从此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才根看着老照片回忆往昔。刘占昆 摄
陈才根先后担任过扳道员、连接员、车站值班员、站长、支部书记等职务。
陈才根年轻时与同事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仅1985年以来,陈才根先后25次被原南昌铁路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3次被铁路局评为劳动模范,4次被江西省评为春运立功先进个人;2002年荣获原铁道部授予的“火车头”奖章……说起自己获得的荣誉时,古稀之龄的他脸上满满都是自豪。
陈才根获得的奖状与奖章。受访者供图
京九线开通
居民奔赴几十里路看火车
1996年,京九铁路如期通车,犹如一条彩带贯穿大别山、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为沿线地区注入了勃勃生机,也让陈才根与吉安火车站紧紧地连在一起。
旧时的绿皮火车。受访者供图
回忆起京九线通车的场景,他仍记忆犹新,“刚开通那天,吉安站人山人海,一些吉安老表专门从几十里路的乡下赶来看看火车长什么样子,一些人还专门用手摸着火车头。”
京九线刚刚开通之时,吉安站接到一次专列运输任务,当时车站站场正处在施工高潮期间,为保证专列绝对安全,他每隔2小时对专列的径路检查一遍。
旧时的绿皮火车。受访者供图
陈才根直言当时生活条件艰苦,“刚开站的时候,车站还没有接上自来水,早上洗脸要跑到3公里以外的赣江边上去挑水,洗脸的水留到晚上洗脚”。他将这段经历笑称为,“节约用水,我在20多年前就开始实践了。”
老井冈山站。受访者供图
对工作兢兢业业
却对家人充满愧疚
几十年来,陈才根兢兢业业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但谈及家人,刚过70岁生日的他心里充满愧疚和无奈。
陈才根记得有一年春运期间,他一个星期没有回家,“虽然家就离单位很近,我家住5楼,家人可以从楼上看到我,但春运期间始终没机会回家。”
陈才根与家人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陈才根有两个女儿,均已成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得不错。可是说起两个女儿的成长脚步,陈才根自言自己这个父亲“不称职”。由于忙于工作,他没有更多的时间给女儿的成长倾注父爱,母亲身体较差,又要上班,两个女儿小时候就托付给外公外婆抚养。
平时, 陈才根也喜欢在家中看报,看到喜欢的内容都会进行剪报。刘占昆 摄
虽然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但两个女儿先后从中专、大学毕业后,陈才根就给女儿上起“课”:从学校走向社会,不要有名利思想,一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二要踏踏实实地工作,靠自己的努力求上进,创业绩。
受访者供图
陈才根对两个孩子很是严格,受其影响,她们也都在铁路系统工作,大女儿考入了铁路中专,目前在南昌车辆段,小女儿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在赣州铁路医院。
“要去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退休后,陈才根被返聘至赣州车务段已有10年之久。在他看来,和年轻人在一起,他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可以教给年轻人很多东西。“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助力铁路青年成长成才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与新中国铁路同成长共进步。”
老吉安站。受访者供图
“祖国发展速度特别快,京九铁路原来需要四班倒,年底昌赣高铁开通后,只需应急值守员值守就行,全部由调度掌握,报告铁路上是否有特殊变化即可。”
空闲时,陈才根会在家中看书补充知识。刘占昆 摄
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昌赣高铁预计今年年底通车,井冈山革命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陈才根笑着说,等昌赣高铁通车后,他要去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