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月嫂,护理不善婴儿进医院
“月嫂25000元,还得提前半年预约。”就在几天前,当这句话登上热搜榜单,众多网友发出了质疑:月嫂价格动辄过万,业内服务是否物有所值?
护理新生儿、搭配月子餐、睡眠时间短……月嫂的工作繁忙辛苦,理应得到一份不错的回报。不过,在实际案例中,却屡屡出现因月嫂不够专业使宝宝或宝妈受伤的现象。对于先付款、再服务的月嫂市场,却没有太多细则保障这些受伤者的权益。近日,多位请过月嫂的家长向记者讲述了各自的不快经历,而月嫂市场的信用问题也在妈妈们的“怨气”下日益凸显。
向新生儿肚脐淋水
花13800元请的月嫂,却往新生儿肚脐上淋水。因脐带护理不善,女婴在出生后的第15天便入院手术,宝妈则在月子里日日以泪洗面。讲述起刚刚发生的这段故事,家里的“顶梁柱”郝先生也不禁陷入哽咽。
据郝先生讲述,他早在妻子怀孕时,便于金月时代家政公司马家堡店预定了一位月嫂。经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刘老师介绍,公司的胡阿姨有着8年的月嫂经验,可以担此重任。今年2月8日,胡阿姨正式上户,可到了当月14日,郝先生发现,宝宝开始频繁哭闹,胡阿姨则解释称“孩子小,就比较爱哭”,不建议去医院。哭了三天,郝先生看到,孩子的肚脐肿了起来,像个小馒头,决定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
“脐带怎么护理成这样?孩子需要住院手术。”医院的结论让郝先生与妻子心痛不已。冷静之后,郝先生翻看平日里高兴时为宝宝录的视频,寻找护理不当的原因。在他展示的一段视频中,记者看到,月嫂在为宝宝洗澡时掬起一捧水,淋在了宝宝的肚脐上。郝先生说:“我不经意间拍的孩子洗澡视频,没想到正好记录下月嫂护理不周的画面。新生儿肚脐不能淋水。”
“孩子住院当天,月嫂回了老家。自此之后,我再也没见过她。只有她给我发的道歉微信。”在郝先生向记者出示的微信截图中,名为“月嫂”的对话框中写着:“对不起,我判断失误,我以为仔细消毒会好起来,让宝宝受罪了,没想到发展这么快,昨天来医院就好了”。
“如今,月嫂跑回老家,家政公司并没进行赔偿,连我付的13800元月嫂费都没有退回。可我的孩子,一个那么小的女孩儿打了麻药,医生说她的膀胱被切了一部分,如今肚子上留下一道疤痕。宝宝一哭,正坐月子的妻子就跟着哭,家里老人也全部病倒。我昼夜陪在孩子身边,熬得身心疲惫。护理不当除了给孩子造成影响以外,也给我们家带来了许多精神上的伤害。”说起这些,郝先生几次沉默。
记者梳理市场上多家家政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发现,脐带护理都是一项明确包含在月嫂职责中的内容。
今天上午,记者拨通了中介方电话。电话里的女士表示自己是该公司刘老师,并说:“月嫂是我们公司派的。服务10多天吧,孩子出现脐部发红……17日去了儿童医院,说是脐炎。”她向记者表示,一开始这位郝先生要求赔偿80万,后来从80万变40万。当记者询问中介方打算赔偿多少金额时,刘老师说:“不是想补偿多少的问题,该怎么着怎么着。孩子住院费等(凭证)拿出来,按程序走也成。”记者又以刘老师的回应询问郝先生,他表示,当时要求中介给说法,刘老师一直问他要求赔偿多少钱,他想到孩子可能会有并发症、需支付高额护理费、再算上他与爱人的误工费等,带着情绪说了一句“80万”,但冷静、咨询后认为不需要这么多。他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孩子讨一个公道,将来孩子长大了,要对孩子有一个交代。”
给产妇蒸了一锅硬米饭
北京市民艾文是一名新晋宝妈。经过一年多的恢复,她觉得自己刚刚从产后抑郁的边缘和多项身体不适中走出来。不过,回忆起刚生下宝宝后那几个月的艰辛,她还是觉得历历在目,一路走来好不容易。
“在我月子里的第20多天,月嫂为我蒸了一锅硬米饭。我记得当时父母还没下班,我刚睡醒,又饿又蒙,囫囵吞枣般吃了一大碗饭。吃完饭才想起来,老人们都说月子里担不得事,不能吃不好消化的东西。第二天,月嫂又做了一道火候偏小的胡萝卜炒肉片,一尝,胡萝卜片还是硬的。”艾文对记者说,在吃硬米饭之后,她的胃就立竿见影般疼起来,疼了将近三个多月。一开始是天天疼;后来是隔几天疼一次。她多次到医院看病,尝试吃西药、中药进行调理。如今,她仍然不敢吃任何凉的、硬的或是不好消化的食品。
“我责怪自己粗心大意,没吃出米饭硬。但是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月嫂行业的培训应该更加专业,注册点评系统也应该建立起来。我的感觉是,许多月嫂都称自己‘经验丰富’,一介绍自己就说有着十年、八年的经验。可这一点,我们作为客户,并没有什么渠道去考证。”虽长期在北京居住,但为了方便父母照顾自己,艾文生孩子、坐月子都是在老家。她告诉记者,在小城市里,6800元也是中档靠上的价格了。可这样一位高价月嫂,却在熟悉家里厨具之后,轻视月子餐最该注意的事项,这说明该名月嫂的职业性并不强。
艾文还说,这件事是这名月嫂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失误。其他的,还包括用家里的鞋底刷给孩子刷尿布、打碎了家里的两个盘子、给孩子挤AD钙剂时把胶囊掉入婴儿口中……
口舌之争知多少
还有一些妈妈们,比上面两个案例中涉及的妈妈要幸运许多。她们大多表示,月嫂确实为自己和孩子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但她们在讲述中表达了同一个想法:在产后抑郁边缘徘徊的同时,还要忍受来自月嫂的“精神摧残”。
“我兴致勃勃喂孩子母乳,月嫂却当着我与爱人的家长们大声吼道,‘你别试了,你现在就没什么奶,过几天也不会有太多奶’。她说的话根本不科学。”
“我家的月嫂干活还行,但是时不时就要详细描述上一家对她有多好,说那一家住着宽敞房子,同她一起吃得有多好。我家虽不大,但也没有亏待她,她这样一直说,让家人们都很反感。”
“我最受不了的是挑拨离间的月嫂。一进家就问我,是否喜欢我婆婆,会不会吵架。本来我们相处很好,可那名月嫂还总在旁边指指点点,虽然不会影响我们关系,但很影响心情。”
专家说法
从法律层面树起诚信标杆
能否从法律层面,在如今的月嫂市场树起一道信用标杆?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毕雁英向北京晚报记者分析道,月嫂市场出现这种质价不符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导致价格被不合理抬高,没有体现优质优价,市场呈现出供给方占据明显优势地位而消费者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月嫂行业还不成熟,缺少相关培训,也没有建立起行业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虽然待遇越来越高,但人员专业性有待加强、服务意识也有待提升。
“考虑到此行业对母婴人身健康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政府应当加强监管,符合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范畴,应当考虑和论证将其纳入事前监管的范围,通过资格考核对从业者的能力和资质进行筛选和限制。”毕雁英表示,当前缺少规制的混乱的市场状况也不利于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月嫂有相对高的待遇的同时,自身的利益和权利也很难有保障。一方面月嫂不愿与公司签订固定的劳动合同,以便挑肥拣瘦,甚至随意地撇开公司跟客户“私签”,所以,月嫂与家政公司的关系往往比较松散,成为流动性较大的群体,较难管理。另一方面,客户为了降低成本,也经常与月嫂“私签”。而“私签”的结果是,一旦权利被侵害,获得法律救济的难度加大。
“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未来应当建立更侧重于专业化的母婴护理人员培训和监管体系。”毕雁英说,该体系或包括完整的专业培训制度、服务标准体系、服务规范、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以及行业诚信监督体系。
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