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也得与时俱进;传统,终有不合时宜需要打破的时候
这天,正是元旦。我蜗居的这座江南小城——江西省南城县,突然安静了下来。说安静,是因为没有了欢庆新年、庆祝店铺开张,以及喜庆乔迁、生日、结婚等七荤八素特殊日子的烟花爆竹声。从2019年元旦开始,这座小城“禁燃”了。新一年的开始,似乎从没这般冷清过。
所谓“禁燃”,在南城县,指的是在城市建成区,或是非城市建成区的重要场所,比如学校、车站等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禁止令,虽有极少数人心有怨言,但却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毕竟随着“肚子吃饱、身子穿暖”这一最简单、最执着梦想的成真,大家的追求一下子变得更加高远起来了。比如,生态环保的意识渐入人心,不光是关注身边是否宜居,还关心千里之外万米高空之上的生态状况。大城市禁燃在情理之中,小地方禁燃,人们也愿意接受。
在我国,爆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祈愿平安幸福。人们在燃放爆竹时,常发现爆竹顶部有喷火现象,受此启发,制造出了喷花,即早期的烟花。到了宋代,我国烟花爆竹产品的品种繁多,并且具有烟、火、光、声等不同的效果。南宋时期国内已开始举办多种大型烟花晚会,当时的许多烟花爆竹制作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尽管燃放烟花爆竹由来已久,但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
在南城县,我家再传统不过,可节庆日却从未燃放烟花爆竹。在这一点上,父亲的标新立异,在村子里出了名。村里讲究“守岁”。以前没电视没手机时,农历除夕夜,全家老小等着辞旧迎新的那一刻。时间一到,整个村子里爆竹声次第响起,渐渐地越来越浓,越来越密。只有我家,屋内依旧炉火通红,屋外干净整洁。
村里有些青年,慢慢地也不愿放烟花爆竹了。父母就郑重地责怪他们,他们被父母逼急了,跳起脚大声叫喊:“人家从不放烟花爆竹,不也事事顺心如意?”边叫喊,边用手指我家的方向。
“禁燃”这事,也有人“有感”。虽然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噪声、空气、地面诸多环境污染,还有火灾、人身伤害等许多安全隐患,可不燃放烟花爆竹,节庆的气氛淡了许多,总归是一种遗憾。有人就支招,说要在“禁燃”的同时,让节庆的气氛不变淡,方法有一大摞。现在文化娱乐场地到处都是,以此为平台,大办适宜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让歌者能放声歌,让舞者能尽情舞,岂不快哉?
又比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往遥不可及的景区、异域,仿佛就在身边。节庆日邀亲携友,乘飞机、坐高铁,北上山岳、南下海泽,任意游玩,花不了几个钱,也用不了多少时间,这可比在家里燃放烟花爆竹有意思多了。
节庆,也得与时俱进;传统,终有不合时宜需要打破的时候。江西南城,“禁燃”让元旦遇冷,可多样化的选择,必定会让节庆的风情更加兴盛!(揭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