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邮政业改革发展成效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邮政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邮政体系已成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邮政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作用。
马军胜介绍,1949年,我国邮政业务总量仅1.6亿元,到2018年,全国邮政业务总量达12345亿元,增长了7700多倍。快递服务从无到有,业务规模连创新高,快递业务量从1988年的153万件增至2018年的507亿件,年均增速高达41.5%。2018年,全国完成快递业务收入6038亿元,占邮政业务收入比重达76.4%。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成为世界邮政业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经过70年大规模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利用,连接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
“经过70年不断发展,如今,邮政业生产运营效率持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显著增强,新业态不断涌现,企业实力大幅提升,与关联产业衔接更加紧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纯、底色更亮、根基更牢。”马军胜介绍,到2018年,全国建成200多个智能化分拨中心,电子运单使用率超96%,极大提高了各环节处理效率;32万组智能快件箱投入运营,箱递率提升至11.3%。
邮政业服务民生能力持续增强。经过70年努力,邮政普遍服务的可及性、均衡性不断提升,快递服务遍布城乡并开始向村一级延伸。数据显示,到2018年,全国共建成村邮站17.8万个、“邮乐购”站点61万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超过95%,建制村直接通邮基本完成。
近年来,我国邮政业特别是快递业务发展快、变化大、赋能强,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大支撑。但由于行业发展太快,市场需求刚性太强,各方面政策供给和生产要素供给没有及时跟上,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短板。
如何补短板、强弱项?马军胜表示,下一步,要重点推进“两进一出”工程。一方面,推动快递包裹进厂,促进邮政快递企业与先进制造业紧密融合,实现工厂采购零配件就像网购一样方便;另一方面,要促进快递进村,快递要尽快下沉到行政村,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同时,要促进快递出海,推动邮政快递企业“走出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艾普奖|庄子峰荣获2 ITALIAN MODERN 设计,重塑生活的一种方式。 以独特、…
潜心打磨缔造唯一 劳斯莱 Bespoke高级定制的幻影长轴距车型——幻影“…
三星Neo QLED 8K电视,和这 在2021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三星在“First Look”…
三星电视:做时代的引领者 家电圈近期最值得期待的看点非三星电视莫属,除了一系列科技大片即视感的VLO…
影创科技集团董事长孙立荣 2019年度商界青年领军者获奖人——爱库存联合创始人冷静女士为孙立颁奖....…
共绘XR文旅蓝图,影创科技 此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意味着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影创科技与江西旅游…
南昌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熊冬 调研组一行在体验 5G+MR 全息智慧教室后对其丰富、直观、立体的教学形式表示赞许…
《少年三国志2》共筑军团 今天要给少年们介绍的就是中的军团玩法,快点跟紧队伍,不要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