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中国首页|Outlook邮箱|OfficePLUS微软官方模板
MSN中文网 > 首页 > 财经 >正文
正文
分享至新浪微 转播到腾讯微博转播到腾讯微博

质量月:倾听中国质量的声音

2019-09-16 14:02:01  责任编辑:  出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今年9月,是1978年实施以来的第41个全国“质量月”,恰值《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实施2周年。回顾质量发展历程,倾听中国质量声音,思考质量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承载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2019年9月12日,北京秋高气爽。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全国“质量月”活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座谈会。他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率,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王勇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检视质量提升行动工作进展,聚焦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强化工作考核,狠抓各项任务措施和责任落实。要坚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类一类产品抓,深入实施质量攻关,加快标准提档升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激发企业追求高质量的内生动力。坚持“拉高线”与“保底线”并重,创新监管方式,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推进质量社会共治,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和推动质量工作的良好氛围。

  2019年“质量月”前夕,8月31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肖亚庆,出席天津市质量工作会议。

  肖亚庆指出,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抓好质量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抓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肖亚庆提出,要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要以实现“三个放心”为落脚点,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夯实质量基础设施;要以推进社会共治为切入点,形成质量工作合力。

  在场的许多同志感慨说:这番话,抓住了质量工作的要点。

  大会表彰了第三届天津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天津滨海新区政府、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和平区教育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作了典型发言。天津市长张国清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质量工作、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质量立市”之路,打造天津经济发展的“质量高地”。

  主抓质量工作的市场监管总局选择在天津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开在天津,面向全国,拉开了2019年度“质量月”的序幕。今年全国“质量月”主题是“共创中国质量建设质量强国”,由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4个部委联合推进。

  把时间倒拨整整41年。第一次全国“质量月”动员大会,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8月31日召开的,地点在全国政协礼堂,方式是广播电视大会,李先念、余秋里、方毅、陈慕华、王震、谷牧、康世恩等7位时任副总理出席会议。

  “质量月”不是中国人的首创。1960年11月,世界上第一个全国“质量月”活动起源于日本。1988年10月,美国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活动。

  2017年全国“质量月”期间,9月15日,面向世界的第二届中国(上海)质量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贺信指出: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一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者,对于“质量”的定义和概括。

  总书记同时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质量。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今天,中国高度重视质量建设,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良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

  《辞海》中的“质量”是:1. 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和引力作用强弱的物理量。2. 指优劣程度,如产品质量。

  《汉语词典》中的“质量”是:1. 物体的一种性质,通常指该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2. 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近年来,人们对于质量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2005年版《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能力。其中“一组固有特性”是指产品或服务性能指标的客观水平,“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指消费者或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该定义综合了质量的客观属性和主观属性。到了2015年,质量的内涵扩展为:一个关注质量的组织倡导一种通过满足顾客和其他有关方面需求和期望来实现其价值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反映在其行为、态度、活动和过程中。

  关于质量的内涵:一是克劳士比从制造角度对质量进行解释和定义,认为符合制造标准和规格的产品具有好的质量;二是朱兰从使用角度认为“顾客满意的产品”具有好的质量;三是费根堡姆与格鲁科克从产品的角度认为“质量存在于产品的零部件及其特性之中”;四是田口弘一从经济的角度认为质量就是“产品上市后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大小”,损失越小质量越好。

  通常说来,质量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宏观质量,如经济发展质量;中观质量,如产业质量、区域质量;微观质量,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一个具体物品的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质量提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2012年11月,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的论述和指示批示,有370条之多。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著名的“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3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必须是提质增效升级的发展,提质就是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2014年9月15日,总理在中国(北京)质量大会上强调,要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向“质量时代”。2016年3月,总理为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发来贺信,强调“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印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质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从政府牵头抓质量跃升为党委挂帅抓质量,这是《指导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传递的鲜明信号。

  上世纪末的1998年,记者采访94岁华诞、有着“国际质量管理大师”盛誉的约瑟夫?朱兰(Joseph M. Juran,1904—2008),这位老质量专家预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和平占有市场最有效的武器,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面对21世纪的曙光,这番话既昭示质量发展的国际趋势,也概括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历史经验来看,许多国家在经济恢复期特别是在转型期都把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国的例子尤为突出。德国以质量强国已有150年历史,“德国制造”经过两个低谷,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蜕变过程:第一次是19世纪末,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世界市场几乎被瓜分完毕,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卑劣”手法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英国人为此给德国制造扣上“厚颜无耻”的帽子。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侮辱性的新《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必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把这个规定出台日看作耻辱日,20多年卧薪尝胆抓质量,终于赶超了许多国家。第二次是二战之后,遭到战争重创的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质量政策,制造业迅速崛起,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著名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在全球目前拥有的2734家“隐形冠军”中,德国就有1307家,占总数的47%。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访问德国时说:中国发展需要“德国质量”,德国发展离不开“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和“德国质量”的联手,将为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创造巨大增长空间。2008年,当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讨教:为什么你们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小?默克尔的回答是:“德国制造”。

  再说日本。前不久,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在回答记者42个问题时,讲到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重视质量的故事。这两个战败国都有志气,狠抓质量,以质量为引擎,没多少年就振兴了。当时他们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振雄风”。战后的日本经济不振,“东洋货”一度成为劣质品的代名词。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制定了帮助日本战后重建的道奇计划(Dodge Line),派出质量专家戴明和朱兰到日本讲学,传播质量管理知识、技术和方法。日本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经验,在20世纪50年代设立“戴明奖”,推动广大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一步提出大力实施“质量救国”战略。70年代末,日本已建立70万个QC(质量管理)小组,500万名员工参与,有效提高和保证了产品质量,日本的经济振兴被称为“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多年来,日本一直把质量放在重要位置,2017年,日本政府提出把“互联工业”作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举措,通过人、机器和技术之间跨国界的联系持续创造新价值。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世界第一”地位遭受日本高质量产品的冲击,美国政府果断提出:“若想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获得质量领域的领导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质量的成功”。美国通过出台《质量振兴法案》,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激励企业加强质量创新的措施,在全国开展强化质量意识运动,批准设立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在汽车、半导体等多个产业领域重夺世界第一宝座,并在以信息与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中确立了全球霸主地位。美国政府在1984和1988年两次总统公告中,强调“重新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需要对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原则作出坚定承诺”。进入21世纪,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美国对制造业发展都作出了战略安排。奥巴马执政8年,发布了多项促进制造业振兴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从结构和质量方面同时着手,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依托推动本国制造业升级。遗憾的是,他只是控制住了制造业下滑的趋势,并未真正使制造业强劲回升。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上台后更加响亮地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并把支撑“美国再次伟大”的动力寄托在制造业上,采取了税收政策和贸易战手段,降税力度是空前的,贸易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俄罗斯政府认为,质量是国家走出危机的唯一道路,同时也是通往国家尊严的唯一道路,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质量激励政策和质量监管政策,2007年提出《国家产品与服务质量政策构想方案》,质量改进战略是以国家名义推进质量最全面和最专业的国家战略。

  韩国的质量起步相对较晚,90 年代之前其低端制造业形象在 全球都留下深深的烙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韩国产品的竞争力受到巨大挑战,從政府到企业对质量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他們开始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质量发展举措,拉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质量运动,特别是在质量、创新、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极大的投入,如在 1988 年提出《21 世纪质量赶超计划》,从 1995 年开始实行 Single-PPM 计划(质量革新计划),2000 年公布《产品责任法》《质量管理和工业产品安全控制法》,将质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让韩国企业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自1975 年起,韩国开始创办国家质量经营大会,至今已举办 42 届。

  1951年,日本设立“戴明奖”;1987年,美国设立“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1992年,欧盟首次颁发“欧盟质量奖”,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设立本国质量奖;上世纪90年代,巴西、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设立政府质量奖。目前,全世界有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家质量奖。

  许多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质量战略的确立和成功实践。纵览世界经济史,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在量的积累基础上实现了质的提升。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支树平自称“质量战线的老兵”,亲自牵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经济转型期质量强国战略研究”。2017年12月4日,时任质检总局局长的支树平在课题研究启动会上提出,要从四个方面聚焦重点:第一,要以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的思想为指导;第二,要以国际质量主要理论成果为参照;第三,要以我国质量发展生动实践为依托;第四,要以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为导向。

  今年“质量月”前夕,质量学者项润的新作《质量型发展》问世。他在梳理世界质量强国经验时认为:德国、瑞士贡献了国民意识为主体的质量现象,美国贡献了质量理论与方法,日本贡献了质量工具。他的观点是乐观的:新世纪会挺起一座中国质量的山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显而易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征。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阐述不可胜数。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也必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五个成为”即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提出了提升质量治理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观点。2018年5月27日,他为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市场监管工作专题研讨班授课时提出: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提升质量治理水平。质量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工作,是各地各部门的重要任务。质量治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质量手段,着力解决质量问题,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动。质量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手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质量治理要达到的目标。

  他进一步阐述:质量治理要解决好质量安全和质量提升两个关键问题。质量安全是底线需求,质量提升是高线要求。质量安全和质量提升都需要质量基础设施作支撑,三者共同构成了质量治理的主要内容。其中,质量安全作为质量治理的基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质量提升作为质量治理的主攻方向,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质量基础设施作为质量治理的技术工具,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没有质量,就没有高质量。质量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重要支撑、重要引擎。

  有专家梳理认为,推动质量提升,建设质量强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一是,质量提升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质量提升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三是,质量提升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四是,质量提升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五是,质量提升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把视角拉到当前的“质量月”。“高质量”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词、热词。而“高质量”更早出现在40多年前的全国“质量月”期间——1978年9月1日《人民日报》第1版发表了一篇社论《放手发动群众,大力提高产品质量》。社论提出:“质量问题,也是一个路线问题。没有高质量就没有高速度。加快速度,必须增加数量。但是,这个数量必须是合乎一定质量要求的数量”。

  紧接着,社论用了一组排比句:“质量提高了,可以大大降低物质消耗,用同样多的燃料、动力、原材料、人力和设备,就能生产出更多数量的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寿命长、性能好、效率高,一个顶几个用,就等于产品成倍、成几倍地增加;质量提高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盈利,国家提供更多的建设资金,就能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反之,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没有使用价值,或者不好用不耐用,都会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损失。我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以搞好产品质量,带动数量的提高,品种的增加,消耗的降低,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当把产品质量当做全面实现八项经济技术指标的中心来抓,把工作真正转移到质量第一的轨道上来。”

  读过这篇社论,当时的背景,朴素的语言,透彻的说理,阐述的就是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就是节能减排、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压缩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时的“把工作真正转移到质量第一的轨道上来”,就是当今的“坚持质量第一,把经济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在第一届中国质量发展圆桌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指出:质量是未来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关键词,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我们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数量红利转向质量红利。质量就是未来发展的基本动力,如果不抓质量,就意味着我们放弃或者忽视了未来发展的基本动力。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张军立说:现在这个时候怎么强调质量都不为过。质量是竞争力,也是先进生产力。我们已经进入质量竞争的时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制造强国,都离不开质量。

  曾经进中南海讲过制造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卢秉恒应邀为质检大讲堂讲课,他感慨地说:中国人要补质量课!

  著名的华为《基本法》提出:我们的目标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

  任正非说:我们决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忽略质量,否则那是自杀或杀人。搞死自己是自杀,把大家都搞死了,是杀人。

  又是“质量月”期间,两年前的2017年9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时任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全面解读《指导意见》,全面介绍质量提升行动情况并答记者问。支树平讲:说质量有喜有忧,抓质量有苦有乐。

  支树平讲过这么一段话:“凡是研究质量的都知道,现在我们讲质量理论、质量管理、质量工具、质量手段,大量的来自国外,来自许多发达国家。一讲质量管理,比如朱兰、泰勒、戴明、克劳士比、费根堡姆,很多质量大师都是来自发达国家。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我们的国际知名的质量大师、质量专家还比较少。所以,很希望我们能够出专家、出学者、出大师,为提升中国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

  多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在研究质量、呼吁质量、推动质量。任正非、张瑞敏、董明珠、雷军这些企业家,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摸爬滚打,本身就是质量管理专家。以海尔张瑞敏为例,人们多知道他砸冰箱,少知道他砸仓库,更少有人知道他鼎力质量管理,砸烂一切有悖质量提升的观念行为。他是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2015年获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称号,曾与世界顶级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交流“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以及自主经营体创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耕耘质量,定论“不认真是中国质量的癌症”的刘源张院士,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国家质量事业。

  今年5月,有两位著名的质量老人辞世,令人怀念。

  5月9日,103岁的袁宝华老人去世。他曾任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大之后是中顾委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经委主任,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称之为“启蒙老师”。5月19日,81岁的艾丰先生去世,他是中国新闻界、经济界更是质量品牌界的著名人物。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袁宝华论质量与管理》,由朱镕基同志作序:《寿超期颐,文垂百世》。列举书中几篇文章:

  第一篇:《要把质量提到第一位》(1975年8月25日)

  第二篇:《坚决把产品质量搞上去,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1978年4月18日)

  在这篇文章中,他的观点是:

  其一,质量问题,是个路线问题:现在,有些企业只求产量多,忽视产品质量,忽视降低消耗,造成很大浪费,这是不符合全面实现多快好省要求的。我们要坚决反对不讲质量、不讲经济核算的败家子习气。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为四个现代化打好基础,还是忽略产品质量,当社会主义的败家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大问题。

  其二,当前产品质量低劣的状况仍然十分严重。

  其三,认真整顿质量,大打一场质量翻身仗。

  他的结束语是:只要各级领导真正重视质量这个问题,下决心抓,我们就一定能够把质量工作搞上去。

  第三篇:《在中国国家经济委员会访日代表团与石川馨先生座谈日本开展“质量月”情况后的讲话》

  谈了五个感想,第一个感受是:

  “日本的企业,在矛盾很多的情况下,抓住了质量,把产品质量摆在重要地位,这一点我们要很好地学习,真正使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要从喊口号阶段进入到实际行动阶段。”

  他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行业的生命,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质量问题是战略问题。

  艾丰是中国名牌战略最早的倡导者,是公认的名牌理论权威专家,质量月、质量万里行活动的积极推行者。他的《中介说》是一部哲学著作,《三做谈》讲述如何做人、做事、做官,而《名牌论》全面阐述名牌概念、名牌效应、名牌效益、品牌管理,是中国名牌理论的奠基之作。人们怀念最多的,是他当年力主开展的全国质量万里行。“大快人心事,质量万里行”,大大提高了全民质量意识。有回忆文章说:艾丰走了,中国新闻界少了一位敏锐的观察家,中国经济界少了一位求实的理论家,中国哲学界少了一位忧患的思想家,中国社会少了一位热情的活动家。

  质量学者项润认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22、23、24世纪也是质量的世纪。在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质量为王,我们所作的一切都要为质量服务,都是质量的丛生。文化质量是基因,管理质量是鸡,产品质量是蛋。好基因产好鸡,好鸡产好蛋。人品影响产品,素质推动品质。

  原国务院参事张纲近年来致力于质量工作研究,他认为:质量追求精确性、可靠性、一致性,创新解决的是“高峰”问题,质量解决的是“高原”问题。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的共同作用,构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他提出,推进质量提升、推动质量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质量发展的科学理论、体制机制、法治体系和制度政策,在质量变革中突破发展瓶颈,打通从质量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六

  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市场监管总局于2018年4月10日挂牌成立。其职责17条,第一条即有“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职能。第六条为“负责宏观质量管理。拟订并实施质量发展的制度措施”。第七条是“负责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管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建立并组织实施质量分级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2018年7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原局长张茅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把市场监管职责归纳为“六个着力、六个当好”:一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二是着力强化竞争政策,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三是着力防范市场风险,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四是着力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当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五是着力实施市场综合执法,当好高效监管的实践者;六是着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

  市场监管总局挂牌后第一个全国“质量月”的第一天,2018年9月1日,张茅飞抵上海,直奔浦东干部学院,以《加强市场监管建设质量强国》为题,为省部级质量强国战略专题研讨班授课。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好质量强国建设中的几个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质量与安全的关系、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日常监管与长效机制的关系,凝聚着大市场监管体制下对质量工作的深入思考。

  2019年5月25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主管质量发展工作的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强调,新的市场监管体系对改革创新质量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要坚定信心,增强做好新时代质量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更新观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质量发展;要把握定位,找准推动质量发展工作的关键点,奋力开创质量发展工作新局面。

  发展经济学认为,工业化早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土地、人口等初级生产要素,而要保持持续的增长,最终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益提升,依靠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跃升。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着眼点在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解决了“有没有”问题之后,着力解决“好不好”“强不强”问题,回答好“高质量发展”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命题。

  2019年7月27日,经济学家江小涓在清华大学第十四届公共管理高层论坛“高质量发展与现代治理体系”主题演讲中,围绕“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发表感言。她指出:宏观调控政策要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如果我们确定认为经济很难再支撑的话,就只能转向提高质量。

  在2017年12月第一届中国质量发展圆桌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掷地有声地说:不抓质量就没有未来!两年前,他阐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作《持久战新论: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问世。中央提出“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赵昌文认为,持久战是一种与“经济崩溃论”和“经济反转论”均有本质区别的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坚持持久战战略。作者坦言,书中核心概念及思想如持久战、歼灭战、速决战、积极防御特别是阶段论,都借用了《论持久战》的内涵。

  “阶段论”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019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总书记指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三个阶段”的阐述,对明确改革重点、提升改革实效、实现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阶段论”体现了明确完整科学的改革方略,这意味着,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平均用力,必须明确改革的章法,既要步步深入地推进,又要以重点带动全局。

  在今年这个“质量月”,曾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提名奖的江苏省泰州市,进一步叫响了“抓发展就要抓质量,抓质量就是抓发展”的口号。这座城市,在2018年出台了一号文件《关于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品质泰州的意见》,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品质泰州建设领导小组,进入了品质城市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已进入速度换挡、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关口。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质量的发展,质量的提升。这既是有效应对资源瓶颈、环境压力的重要抉择,也是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民族复兴的自强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在这个关键时期,强化质量意识,滋养质量精神,厚植质量文化,推动质量提升,尤为重要。众多的专家呼吁,加强对建设质量强国的组织领导,加快推进质量促进立法,编制质量强国战略纲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诚信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大力推进质量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改革推广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让追求质量成为一种民族标识,让质量强国成为一种价值取向。

  质量提升是永恒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紧迫的任务。历史是理智的见证者,实践是伟大的躬行者,质量设计需要远见卓识,质量提升需要凝心聚力,质量强国建设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在这个“质量月”,我们倾听质量的声音,感受质量发展的紧迫,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质量工作局面,进一步坚定推动质量强国战略的决心(贾玉奎)

  附:历年质量月主题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

  (2)习近平向第二届中国质量大会致贺信,新华社,2017-09-15。

  (3)天津日报:肖亚庆张国清出席全市质量工作会议,记者米哲、苏晓梅,2019-08-31。

  (4)支树平,建设质量强国,迈向质量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改革发展回顾。

  (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职责“三定”方案。

  (6)赵昌文,《持久战新论: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

  (7)张纲,推进质量提升,推动质量变革。2019-08-27,山东省加强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

  (8)项润,质量型发展,企业管理出版社,2019年7月。

  (9)顾维中,推进质量提升,建设品质泰州,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公众号2019-09-10。

  (10)蓝麒,“大市场”下的质量监管与安全监管,《中国市场监管》2018.3期

  (11)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质量工作综述,新华网,2017-09-15。

  (12)中国质量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2019-04-25。

  (13)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高质量:中国经济新航向》,2017-12-22。

  (14)人民日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强国策”,2018-03-09。

频道推荐
体育/教育
汽车视界 金融财经
数码酷玩
三星Neo QLED 8K电视,和这   在2021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三星在“First Look”…
三星电视:做时代的引领者   家电圈近期最值得期待的看点非三星电视莫属,除了一系列科技大片即视感的VLO…
影创科技集团董事长孙立荣 2019年度商界青年领军者获奖人——爱库存联合创始人冷静女士为孙立颁奖....…
共绘XR文旅蓝图,影创科技 此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意味着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影创科技与江西旅游…
南昌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熊冬 调研组一行在体验 5G+MR 全息智慧教室后对其丰富、直观、立体的教学形式表示赞许…
游戏世界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MSN中国(MSN.SH.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