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所处的江汉平原,水网纵横、稻香鱼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这里形成了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出的红二军团,成为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近日,记者来到洪湖西岸的荆州市监利县。1928年1月,贺龙、周逸群受党组织派遣来到洪湖地区,到达监利的观音洲。他们以“拜客”为名,缴了敌团防的枪,迈开了开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步。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三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另两块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监利县文史学者李光荣说,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58县近10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建立近3万工农红军和5万地方武装,孕育了一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军团,走出了60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帅。
革命根据地一般都位于山区,洪湖河湖港汊地带为何能成为革命根据地,建立完整的政权体系呢?“除了因为鱼米之乡可以保障红军物资来源,湖面墩台、芦苇丛生便于开展迂回周旋斗争外,最重要原因是红军作为穷人的队伍,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着想,受到群众拥护,军民鱼水情深。”李光荣说,湘鄂西苏区的党组织,以洪湖区域为中心联系四周各县,开展以水网湖区为基地的游击战争并形成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伟大创造。
李光荣举了一些例子:洪湖当年有湖霸,红军就为渔民做主打倒湖霸;1931年7月,洪湖发洪水,红军就抢修堤坝,与群众一起抗击水灾;在红军反“围剿”作战时,群众制作担架,到前线把伤兵运到后方;妇女帮红军做饭,照顾伤病员,还替红军洗衣服、做鞋子……
监利至今流传着歌颂红军的歌谣:“地米籽菜开白花,红军哥哥到我家。不是渔家故意夸,红军哥哥太好啦!不沾渔家半根草,对待百姓像一家。”“一棵大树万条根,党与百姓一家人;红军如鱼民如水,鱼水哪能片刻分。”
军民鱼水情深,保证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立足长达7年之久。历史的烽烟已经远去,但红色基因在老区得到不断传承。
在周老嘴镇,有一条近千米长的老正街,两旁的江汉古民居沿青石板路临街而建,白墙黑瓦、飞檐翘角,给人以时空穿越之感。这条老街上现存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政、军各大机关以及贺龙、周逸群旧居等48处革命旧址,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条老正街,生动展现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就设在老正街94号的贺龙、周逸群旧居里。
“周老嘴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当年可谓是家家驻红军,户户设机关。”监利县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龙敏介绍说,当年红军进入周老嘴后,非常注重纪律教育,“军校三大纪律歌”这样写道:“严守革命纪律,拥护工农利益。虽然饥寒交迫,不要骚扰人民。我们都是工农出身,不要忘却劳苦群众。”
历史不会被遗忘。周老嘴镇逸群小学副校长成先凤,从2016年开始在位于老正街不远处的湘鄂西苏区红色首府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她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讲解红色历史,宣传红色文化,是教师应尽的一份责任。不仅要让小学生们从小接受红色教育,也要让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经济日报记者 吴 浩 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