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全球投资者在华布局悄然生变
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一家航空食品公司、两家高档酒店,这就是39年前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的全部。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参与者、亲历者,曾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其《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一书中回忆说,当时外商来华投资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所以规模小、投资少、数量少,多半选择那些能填补国内空白或国内的弱势项目,合资过程也充满挑战。以北京长城饭店为例,当年美商对投资这个酒店“还是有很大顾虑的”,幸好一位美籍华人从中协调沟通,使项目得以建成。
如今,中国吸收外资局面已和39年前大不相同。官方数据显示,即使在中美经贸摩擦持续背景下,中国对投资者仍保持强劲吸引力,今年上半年吸收外资额达478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2018年全球跨境投资整体萎靡,但中国吸收外资额不仅未见下滑,反而创历史新高。
北京学者指出,在外商投资持续增长的同时,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日益平衡,全球投资者在华布局也在加速调整。
从区域来看,长江经济带特别是经济综合实力强大的长三角地区,正成为外企“下注”的热点。特斯拉已在上海设立了超级工厂,这是该公司在美国本土之外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浙江一个省今年上半年吸收外资额近70亿美元,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其中新落户的1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额达5亿美元。
按官方计划,长三角今后要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实力日趋增强,外企加速向该地区集聚可期。
开放程度优于其他地方的自贸试验区也备受投资者青睐。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1%,增速接近同期中国吸收外资整体增速的三倍,占比达14.5%。
从行业来看,外资正从制造业加快转向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加快转向高技术制造业。
这一点从上半年数据中可见一斑。上半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额同比增长44.3%,占比接近3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3.4%,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额同比增长超过70%。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含金量”高的行业,正日益成为外企布局的重点。
这一变化,一方面缘于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正在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不断攀升,再布局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少利可图;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制造业技术持续创新升级,竞争力提高有关。
当前,中国正在加紧壮大新经济规模,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对中国而言,外企对华投资“更新迭代”,日益向高技术行业、研发等高端环节集聚,无疑有利于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投资者来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正越来越多。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欧盟对华投资额同比增长22.5%,其中德国对华投资额猛增80%以上。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庆义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吸收外资主要来自东亚经济体,“这些外资不能说水平不高,但和欧美国家的高水平外资相比还有差距”。
他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以及开放持续深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欧美企业将越来越愿意来中国投资。这种投资主要聚焦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取得双赢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