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乃属世界难题。我国各省(区、市)在借鉴欧美、日、韩多种模式的基础上,正反复摸索强基层、医疗下沉的方式方法。近几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锐意实施机制体制创新、多元整合优质资源及助推新业态产业链层面打造出特色凸显的“样板间”。
破题 机制创新先行
“大娘,哪年确诊的糖尿病?”“2007年!”“最近身体觉得不舒服吗?”“刚在这里检查说我的尿常规有些不正常……”在银川市兴庆区大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岁的居民胡淑文正在线上接受银川市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玲的讯诊。
中心主任吕景林告诉记者,前年这个时候,我们还都是“闲人”。以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尽管国家投数千万配置了硬件设备,可老百姓还是不愿意来,医生也就无病可看。去年7月这里有了深刻变化,社区医生个个忙得团团转。
银川人民医院远程诊疗平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凌摄
从“闲人”到“忙人”,哪个环节发生了转变?“眼睛向下调整驱动机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自治区卫健委党委书记田丰年思路清晰。
应该说,互联网+为我国医改破题提供了新选项。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不均衡、不充分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而处于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宁夏,这种不均衡、不充分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医改十年,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各地想了不少办法。最普遍的做法就是让医务人员下乡,但成本巨大效果有限。
能否借助互联网+完成医改强基层命题?即医生不动,患者不动,互联网动。谁也想不到,宁夏竟然成为国内最早“吃螃蟹”者。“互联网+倒逼我们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刻不容缓”,自治区卫健委主任马秀珍娓娓道来。
先说远程会诊模式。正像你们在大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的,老百姓无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X光还是心电图,都会上传到“银川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和“宁夏远程电生理诊断中心”,这种“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于老百姓来说既经济实惠又方便快捷,对于政府而言,投资小、见效快,可复制。
再说网上医院。前些年尽管“好大夫”在线等机构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网上医疗现行法律法规国内是空白的。2016年3月银川市为网上医疗机构正式给予营业执照。截至目前宁夏31家互联网医院,网上接诊量逾千万人次,其中宁夏占了135万人次。如此“平台在银川,优质医疗资源在外,患者在外”的运作模式在宁夏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新型业态。
最后说引入市场机制。银川市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商业模式受到普遍称道。比如说银川市人民医院的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硬件设施、平台开发等运营交给第三方公司,总投资约七八百万,如何既不改变医疗的公益性质同时让投资企业获利呢?比如基层医疗机构老百姓拍片子花58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下50元,诊疗医生3元钱,运营第三方公司5元钱。仅仅通过这么三方分配,医疗改革实现政府指导、市场参与、多方共赢便不是一句空话。
互通 多元平台“对接”
走进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东南角上方电子显示屏“银川远程影像诊断中心”10个大字十分醒目。只见几十部电脑前多位医师在紧张地忙碌着。西南角“好大夫”在线显示屏打出“下午3点,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李嫔教授线上出诊”的字样……
“互联网+医疗健康之所以受欢迎,一是契合基层实际,二是顺应群众需求”,银川市卫健委主任马晓飞笑带着记者边看边介绍。
宁夏智能化急救中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凌摄
先说远程诊断平台体系。即包括电生理、影像、超声、胎心监测和睡眠监测等远程诊断中心,我们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人员云化、平台虚拟化和机制市场化,实现了24小时、地域和诊疗内容“三个全覆盖”,从而将优质医疗资源高效下沉基层,实现区域医疗标准化、同质化。截至目前,已为近300家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区外医院,累计完成75万份心电图、15万份影像的远程诊断。
再就是线上门诊平台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三个层级的“互联网+远程门诊”服务体系。即通过组建“全国专家远程门诊”,将北上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本地,实现疑难病不出省;建立“银川市专家远程门诊”,将银川本地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到县区,实现大病不出县;通过组建“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将银川各医院的诊疗能力下沉到基层,实现百姓常见病不出(远)门。
“看病就要用药,互联网+医疗健康触角至这个环节如何发挥威力呢?想看看我们的处方审核流转平台吗?”记者来到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二楼,信息科主任袁芳介绍道。为了保障老百姓用药方便,这里将全市所有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和互联网医院的处方,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统一审核,患者在线下医疗机构或线上互联网医院就诊均可获得电子处方,生成二维码,可打印或在手机APP端呈现。这样,患者可按照价格最低、距离最近、自助取药或第三方配送等多种选择模式,自主选择药店和购买方式。“威力大吧?它重构了新型药品购销模式,不仅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价廉、优质可靠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还通过积极推进药品价格降至合理范围,促进药学服务模式转变。”袁芳介绍。
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衍生品还不少,记者刚看罢处方审核流转平台,市卫健委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办公室主任吕晓燕又拉着记者去看“银川健康广场”。如果你的家人患大病想了解全市医院的床位情况,要做CT检查想知道用不用排队,好办!点开手机上的“银川健康广场”软件——这个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便民服务平台,已将市属医院的各类医疗资源及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资源共享,纳入统一的平台。用户通过居民电子健康码,可实现各医院门诊、床位和大型设备检查的共享和精准预约;同时,这个“广场”具备优化就医全流程,实现移动支付、床旁结算、一站式结算、处方流转、出院随诊、120救护、健康宣教等功能。
马晓飞主任说:“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要实现高维度的互通共赢,必须打‘组合拳’,也就是说要按照全区一盘棋思路,统筹推进多元信息平台进而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应用和深度融合”。
多元对接,深度融合。记者想起来前不久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卫健委副主任阮越盛公布的一组数字。全区通过整合公共卫生、医疗管理等系统,构建起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自治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向上接通国家级医疗单位30家,向下接通自治区、市、县、乡医疗机构225家,初步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等信息互联互通。自治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汇聚电子病历数据已经达到了1000余万条,对接医保信息1.1亿余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凌摄
共享 延长“产业链”
沿银川市行政中心向西12公里,便是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摩登大楼。叫中关村不重要,是否成功植入“中关村基因”才是关键,回答是肯定的。
创建不到一年,中关村创新中心已拥有合作金融机构近百家,服务创业团队260余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产业园区。
“今年初北京中关村与银川正式签约”,银川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招商部负责人万小立快言快语。对于北京层面基于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比较成熟,愿意以此作为西北试点;对于银川方面,借助中关村创新平台向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对接。
截至目前国内都有哪些企业来创新产业园,他们与银川的契合点是什么?万小立扳起手指:除了好大夫,还有北京零氪科技、同仁堂、上海安瀚、春雨等31家企业先后落地,还有十几家企业正在洽谈意向中。
落户企业看好银川两点:第一是软环境好。企业落地办理注册登记、电商ICP许可证、三级等保以及办理与相关医疗机构执业营业许可等等繁琐手续,一个多月便全能搞定;第二是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氛围好,与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意愿强烈。比如好大夫在线每天区内外有4000人问诊。来自厦门做心电图设备的“纳龙”公司,很快与社区门诊、心电诊断中心、胸痛中心和120救护等签订了274个合作合同,这样为心血管患者原来打120后只有赶到医院急诊方可救治提高了50%的救治效率。目前国内心电图、影像、放射、呼吸睡眠等七八家企业,与纳龙公司一样在银川都拿到了满意的订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凌摄
银川看好什么?令人欣慰的是,“好大夫”在线带给银川的税收很可观。去年这家企业竟给银川交得2000多万的税;刚刚落地不久的北京零氪,短短一个月在银川营业额超300万。这样算起来,一年后创新产业园区的30余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企业纳税额度将超过两个亿。
银川“小微药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凌摄
一路采访,记者一路思考。宁夏经验银川模式通过深化互联网+的应用,有效打破了医疗资源的行政性集中甚至是垄断格局,推动了医疗资源的社会化共享,促进了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等复杂问题的解决,基本建成了一套以预防为主低成本可复制的新型健康管理体系框架,在惠医、惠民、恵政等三个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第一,惠医。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全区一盘棋的整体规划下,推动非盈利性质的全域推广,逐步实现银川及其周边城市的区域医疗标准化、同质化,迅速提升区域内医疗质量。第二,惠民。以老百姓的需求和基层一线的需要为导向,着力解决居民群众看病就医痛点、难点,积极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优化居民看病就医流程,解决分级诊疗推进困难、百姓对家庭医生获得感不高的问题。第三,惠政。本着“服务患者、互利共赢”原则,通过政府、第三方和医疗机构共建,改变和补充传统医疗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二、三级医疗机构诊断医生的碎片化、业余时间等医疗资源存量进行高效利用,产生医疗增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同时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在不增加基层机构和患者医疗服务成本的原则下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制定并严格执行收费和收益分配标准,实现政府投入少、第三方长期合作、居民受益面广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