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月8日电 题:卖山货的山西农村经纪人:每个人都有田园梦
作者范丽芳
当郝新凤将自己摘沙棘、收蘑菇、磨米、喂鸡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总能收到异国他乡朋友们的点赞和羡慕。“其实每个人都有田园梦,都有想回而回不去的故乡,我销售的就是他们想吃却吃不到的山货、土特产。”
2014年以来,来自山西太原古交岔口乡寨底村的郝新凤将本不起眼的沙棘销售到全国各地。太原市对这位“时代新人”的评语是:“北漂七年,奔走于繁华与喧嚣;返乡创业,归隐于纯净与静谧”。
结束北漂回乡创业
2007年郝新凤从山西大学毕业后,踏上“北漂”的列车。原本她想在北京开启轰轰烈烈、奋斗拼搏的青春,但年复一年,除了从住地下室到勉强租得起北京六环外的两居室,郝新凤的生活“一成未变”:挤地铁、赶公交,上班、下班、睡觉。在外迷茫,加之思乡心切,2015年,郝新凤结束了7年的“北漂”,回乡创业。
近年更多人开始上山采摘沙棘果。郝新凤供图在京期间,郝新凤和朋友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吃”,从小时候的味道谈到现在的食品安全,如何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2014年,萌生回乡的想法以后,郝新凤终日思考着怎样做些和家乡有关、和健康有关的事情。
山货卖到全国各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郝新凤注意到了老家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沙棘果。“沙棘在我们村子周边的大山里随处可见,我觉得非常可惜,这些野生沙棘既无污染,营养还很丰富,完全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健康服务。”郝新凤当下决定,要做沙棘膏,做健康、无添加的食物,做流传上千年的民间食疗珍品。
和沙棘膏一同走出大山的,还有家乡的小米、杂粮、土鸡蛋等农畜产品。 范丽芳 摄郝新凤查阅了关于沙棘和沙棘膏的许多文献、实验研究,这些资料都佐证了沙棘作为药食同源食材,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功效。山西是野生沙棘大省,当这一民间“圣药”传入山西,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更为广泛地流传开来,并延续至今。
2014年秋冬时节,郝新凤全家出动上山剪沙棘,并用传统的方法熬制了700多斤沙棘膏。开展销售伊始,“一瓶也卖不出去”的情况一度让郝新凤怀疑自己对沙棘膏的认同有点“一厢情愿”,“后来重新审视以后觉得,沙棘在本土不算珍品,应该销往一线城市”。
在微商日渐普及的时候,郝新凤尝试通过图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全面展现沙棘膏的绿色、健康。“一位北京的客户一下购买了60瓶。”这给了初涉市场的郝新凤很大的动力,三个月,700多斤沙棘膏销售一空。2015年,郝新凤彻底告别“北漂”,回乡注册公司、建熬膏车间、注册商标。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一方田园、那一份牵挂,郝新凤为公司取名“那山脚下”。几年间,她的沙棘膏产品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台湾甚至美国等地,年均销售额达到数十万。和沙棘膏一同走出大山的,还有家乡的小米、杂粮、土鸡蛋等农畜产品。
一个产业带动一群人
司空见惯的野生沙棘经过加工竟被郝新凤售出“天价”,这件事让岔口乡的人大开眼界。每年中秋节前后,更多人开始上山采摘沙棘果,有人建起了储存沙棘的冷库,也有人开始熬制沙棘膏,沉寂的乡村热闹起来。
工作中的郝新凤。 范丽芳 摄“有的人一天采摘的量能卖1000多元。”这件事让郝新凤又喜又忧,喜的是当地人开始认可身边的“宝贝”,忧的是沙棘属于野生植物,三年挂果,五年盛产,且盲目采摘,其营业价值减半。
事实上,作为资源型县城,近年来,古交将发展特色农业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榛子、沙棘、中药材和小杂粮的种植。公开资料显示,通过引进新品种和选育本地的优良品种,古交建成约1000亩的沙棘育苗基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及企业,就沙棘品种选育及市场前景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沙棘产业给予资金支持。
郝新凤说,政府的政策落到了实地,落到平凡人的身上,未来,将会做有核心产品的农业经纪人,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去”。
土地是神奇的,种下一颗豆子可以收获很多,郝新凤这样告诉她的孩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