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珮
2019年已过半,回顾上半年,金融租赁公司在业务发展、风险管理、融资等方面呈现出不少亮点,但在外部环境变化、监管趋严以及转型的重压之下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据公开信息显示,太平石化金融租赁今年5月因用印制度执行不严、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与他人违规经济往来、员工行为管理严重不审慎,受到上海银保监局的行政处罚。无独有偶,北部湾金融租赁在同月因将无处分权的公益性资产违规用作售后回租业务的租赁物,受到广西银保监局的行政处罚。
总体来看,在企业信用风险频频暴露的环境下,金融租赁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走得仍然艰难。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租赁行业就面临着较为明显的生存压力。资产规模增速显著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头部机构重资产业务收缩,整体的资产质量水平也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
与此前数年监管部门鼓励增加金融租赁有效供给,机构纷纷争抢租赁牌照不同,2019年上半年,仅有一家金融租赁公司批准开业。今年2月,中车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并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完成注册,这也是近两年多来,唯一一家新获批开业的金融租赁公司。至此,国内金融租赁公司数量达到70家。
截至目前,行业快速扩张阶段趋向终结,从机构的经营业绩上也能管窥一二。今年上半年,金融租赁公司相继披露了2018年经营业绩,从中可以看到,多家机构资产规模出现负增长,如工银租赁与天银金租的资产同比降幅分别达到了13.78%与10.29%。盈利能力也有明显分化,交银租赁、国银租赁、招银租赁的净利润均超过了20亿元,而九鼎金租、天银金租、青银金租的净利润不足1亿元。此外,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大部分在60%至90%之间。此外,监管要求的提高令机构资金流动性压力倍增,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金融租赁公司仅股东增加注册资本一项的增资规模就达到了约440亿元,远超2017年同期。
而这一增资之势也延续到了今年。交通银行于今年3月对外发布公告称将对交银租赁进行增资,增资总额不超过55亿元。此前,交通银行曾在2017年对交银租赁进行过增资,而交银租赁也于去年向其子公司交银航空航运金融租赁公司增资70亿元。
正如交通银行在其公告中所述,本次增资旨在增强交银租赁资本实力,促进交银租赁加快业务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金实力直接影响其业务布局与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充足的资金也是满足监管指标要求、有序开展业务的必要条件。可以看到,无论是在资产规模、经营状况还是抗风险能力方面,拥有银行股东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并已逐渐扩大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从工银租赁的经营情况来看,尽管2018年各项指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滑,但其注册资本、总资产、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规模仍处于行业首位,与其他公司之间的数据差距较大。今年一季度,工银租赁又连续发行了3期金融债券,总规模为60亿元,展现出了较强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为缓解流动性问题,除通过增资提升资本实力外,金融租赁公司更青睐于发行低成本的金融债券来补充中长期资金。据《金融时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今年前6个月,包括工银租赁、交银租赁、光大租赁、兴业租赁、华融租赁、招银租赁、华夏金租、珠江金租在内的15家金融租赁公司发行了共计金额为413亿元的金融债券,包括由江苏金租、长城国兴金融租赁以及农银租赁发行的3只绿色金融债,规模分别为10亿元、20亿元、30亿元。此外,招银租赁于6月下旬还发行了10亿美元的境外债券。
金融租赁公司主要的租赁物为飞机船舶、大型机械、基础设施等,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无论是在资本端还是在资金端,金融租赁公司都在进一步尝试丰富资本补充途径,解决流动性管理问题,以更好地支持资产端的发展。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持续在营销、产品、风控等方面对金融机构赋能的趋势下,为打破产品单一化和同质化问题,金融租赁公司在产品研发上也下足了工夫,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租赁产品也有所研究与创新。以场景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的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正在金融租赁业逐步建立,用以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做好资产经营与资金融通。
在业内看来,金融租赁机构必须走高质量、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在国家重大战略涉及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环保、民生医疗、农业扶贫等领域,找准细分方向,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加大创新型租赁业务支持力度,在细分市场树立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此,未来金融租赁公司在相关方面的租赁业务更加值得关注与期待。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