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丽新
自四月份以来,全国土地市场持续高位运行,热点城市卖地收入正在刷新历史同期纪录,其中部分二线城市卖地收入正在赶超一线城市。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向《证券日报》记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全国50个大城市合计卖地收入2.2万亿元,同比上涨15.5%。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有16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均超过500亿元,37个城市卖地收入超过200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上述50个城市土地出让排行榜上,杭州以1458.5亿元高居首位,武汉则以949亿元排名第二位,北京落至第三位,卖地收入为944亿元。同时,在TOP10中,仅有北京和上海两个一线城市,上海排名第8位,其余皆为二线城市。无疑,房企拿地布局正向二线城市靠拢,多个二线城市土地溢价率同比涨幅都超过20%。
另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共计2348亿元,继续稳居高位;受产业转移、人才引进等政策影响,中西部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加速,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热土,TOP10企业拿地金额达1676亿元;环渤海TOP10拿地金额较去年略有上升,为1022亿元;珠三角TOP10拿地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金额为1111亿元。
而从今年上半年房企储备“粮食”排行情况来看,碧桂园、万科、融创占据榜单前三位。碧桂园上半年累计拿地981亿元,占据拿地榜榜首;万科以总额688亿元占据榜单第二位;融创拿地总额达680亿元。TOP10企业上半年拿地总额为5586亿元,占TOP100企业的36.6%;TOP30企业拿地总额9959亿元,占TOP100企业的65.3%。
由此可见,龙头房企获取土地资源优势不减,行业集中度明显。今年上半年,TOP10企业拿地门槛为347亿元。
“现在房企拿地布局思路趋向于一致,偏向深度布局城市群或者都市圈。”有房企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部分二线城市上半年销售情况较好,出现了抢地的现象,一些急于扩展销售规模的企业,拿地积极性较高。
“今年4月份,土地市场开始升温,此后持续蔓延,合肥、天津、杭州、温州等城市卖地数量有所增加,虽然并未出现地王频出的现象,但市场表现已有不同。”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一方面,最近几个月,各地的土地市场出让约束条件相对减少,包括部分城市的土地限价、土地保证金、土地配套保障房都有所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叠加部分城市的限价政策微调,使得开发商拿地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房企整体资金面有所缓解,部分企业拿地积极性明显提高,还有新上市房企增加土地储备,尤其第二梯队房企为了规模扩张,抢地最坚决。
张大伟进一步称,从总体土地市场走势看,三、四线城市依然相对低迷,房地产企业把更多资金投入到了一、二线城市。但一旦土地市场过热,调控政策或许会升级,企业布局需要谨慎。
(编辑才山丹策划朱宝琛)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