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蔚冰
日前,同程旅游发布的2019年暑期出游报告显示,今年暑期出游人群中14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比26.6%,明显超过其他年龄层出游人群,其中研学旅游已经成为暑期旅游市场的需求主力军。
数据显示,我国研学旅游人次自2014年起迅速增长。境内研学人数已由2014年的140万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340万人次,境外研学人数则由2014年的35万人次增长至85万人次。与此同时,研学旅游收入自2015年开始也实现翻倍增长。境内研学旅游由40亿元增长到101亿元,而境外则从120亿元增长至273亿元。研学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业下一个风口。
相关专家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明确表示想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游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后,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游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游的安全性问题。之后关于推进研学旅游的红头文件层出不穷,在2017年年底,教育部公示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名单,并出台了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要求各地要把研学旅游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除了国家政策的推动,国民可支付能力的提升也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教育+文旅产品备受欢迎。据媒体报道,全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接近1.3亿,研学旅游的市场份额将达到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专家分析,在城市学生较高的研学旅游费用带动下,这个份额每年可能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
当然,作为旅游业中的蓝海市场,研学旅游正在吸引更多的人跃跃欲试,但并不见得所有想进入者都能清楚认知研学旅游产品真正的精髓。于是,一方面是研学旅游的热火朝天,一方面只“游”无“学”、名不副实成为最大槽点。
因此,要保护好研学旅游这片蓝海,做好研学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相关研学旅游产品设计,杜绝只游无学,卖弄有名无实的概念,真正把研学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