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不会开店”的口头承诺仿佛是一缕青烟,在格林豪泰的无序扩张中沦为空谈。近日,安徽省格林豪泰多名加盟商向北京商报记者报料,原本口头承诺不会近距离开店的品牌方,却在3公里范围内授权、新开了多家店面,食言之举不仅损害原有酒店的利益,也引发加盟店的“内斗”。虽然特许加盟的模式加速了格林豪泰的跑马圈地,但作为格林豪泰唯一的摇钱树,也颇有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味。
爆料:再现近距离开店
根据安徽省宿州市一位格林豪泰加盟商反映,去年,距离自家酒店几百米处,品牌方批准增开两家店,一家为青皮树(格林豪泰旗下品牌),另一家为格林豪泰酒店。两家酒店还未正式营业,但已引起了该加盟商的担忧。北京商报记者从官网看到,新开两酒店的单间客房价位都在每天200元以下,确实属于同一档次。该加盟商强调,当初在洽谈加盟合作时,格林豪泰酒店集团方面曾口头承诺在3公里之内不会再开新酒店,所以在得知自家酒店附近将新开酒店消息后,也曾与格林豪泰酒店集团有关部门沟通,但最终未能解决。
“原本我开设的酒店所在县城流动人口就有限,加盟四年以来,夜出租率和收益率都较低,最后一年的平均房价仅在110元/间左右徘徊。如果再开两家格林豪泰旗下酒店,显然将分流客源,造成同业竞争。”上述加盟商称。
其他多位安徽加盟商也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了相似问题,即品牌方相关负责人在承诺不会近距离开店后,又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授权新店,且这种情况在江苏、安徽等省份并不是个案。而早在2016年8月,就曾有格林豪泰加盟商联系北京商报记者,称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甚至存在格林豪泰“背靠背”开酒店的现象,致使加盟商权益受损。针对此事,北京商报记者向格林豪泰酒店集团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应。
对此,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指出,类似的事情在其他经济型酒店中也存在,酒店数量过多,超过市场需求,肯定损害加盟商利益。
追根:依赖特许加盟费
根据格林豪泰酒店集团官网显示,这家运营14年的酒店集团在全国278个城市拥有2500多家酒店,但由于加盟店比重极高,让该集团被疑为逐利盲目扩张。一位不愿具名的酒店高管进一步分析,2005-2012年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黄金期,那段时期中国三大经济型酒店集团纷纷“跑马圈地”并赴美IPO,而发力较晚的格林豪泰,必须加快追赶的脚步。
格林豪泰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其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租赁管理(直营)酒店收入、特许管理(加盟)酒店收入和会员费。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格林豪泰前三季度总收入为6.951亿元,其中特许管理加盟店总收入为4.891亿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财报还显示,截至9月30日,格林豪泰共有504家签约或在建酒店,仅三季度就新增145家管理加盟店和1家直营酒店。
上述安徽省宿州市格林豪泰加盟商也透露,在加盟之初,格林豪泰酒店集团总部一次性收取了3000元/间的酒店加盟费,以其酒店69间房计算,共计20余万元。除了加盟费,集团一次性收取加盟商的费用还包括系统安装费、工程指导费、开业前质检和运营指导费和特许保证金,平均每家加盟店收取总计超过10万元。开业后每年还需要向集团缴纳管理费(营业额5%)、系统维护费等,这笔费用也超过15万元。且如果中途终止合作,加盟前一次性收取的费用集团是不退还的。
北京商报记者在格林豪泰酒店官网发现,格林豪泰这一品牌的加盟费并不是最高的,该集团旗下定位中高端的格林东方酒店、格美酒店、格雅酒店等品牌,一次性收取的加盟费均在格林豪泰品牌之上。另悉,该集团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398亿元,同比增长15.2%。如此看来,靠着加盟店,格林豪泰酒店集团获利颇丰。
隐忧:加盟店矛盾丛生
在不少国内酒店业内人士看来,格林豪泰在国内经济型酒店行业的起步并不算早,但后续发展迅猛,甚至有赶超首旅如家、锦江、华住三大酒店集团之势。不过在驶入发展快车道后,格林豪泰高比例特许加盟的模式也存在隐忧。
目前,华住、锦江、首旅如家加盟占比分别为77%、81%、69%,与这三大国内连锁酒店集团相比,格林豪泰加盟比例则高达98%,虽然格林豪泰净利润不断增长,但与加盟商的矛盾也接连发生。除了近距离开店,该集团还曾被指出现人才不足。此前有格林豪泰江苏加盟商就抱怨,集团派遣的店长与加盟商的矛盾也格外突出,甚至有加盟商直接指出“店长水平低下”。赵焕焱认为,特许加盟店对于连锁酒店集团来说是获利的重要途径,可以赚取加盟费、管理费等,但同时要控制好加盟门店比例,掌握好供求关系,管理也要跟上。
一位不愿具名的酒店业专家也分析,由于目前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还没有国外市场成熟,各个省份加盟商的水平也存在差异,一旦加盟商利益没有把握好,很可能引发酒店集团和加盟商之间的矛盾。当前经济型酒店已经渗透到四五线城市,酒店利润比较薄,物业成本又较高,如果酒店集团在开拓市场时降低门槛,为了赚“快钱”而不顾加盟商利益的话,从长远来看最终将损害酒店自身的品牌,引发加盟商的信任危机。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文 宋媛媛/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