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说: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好,也可以变不好;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其实诗意地栖居离不开诗意地点缀,人不是神,无法脚踏祥云或者头顶光环,精神实处总要寻找一种寄托。
《太平清话》中罗列一些富有中国韵味的通灵时间:凡焚香、试茶、洗砚、校书、侯月、听雨、浇花、礼佛、翻经、临帖、喂鹤,右皆一人独享之乐。人是群居的生物,越是孤独之时,越是希望借助外物架起沟通的桥梁。但在互联网社会,忙碌的人群是不是早已丧失对艺术的别样追寻呢?
物质上的富足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愈加追寻更快更远,不再用心读一本书,不再用心勾勒一幅简笔画,房屋越来越高,道路越来越宽,却都是冰冷的水泥地板和花里胡哨的别样装饰。夕阳之美,在于它写满了一天的光辉,植木之美,在于它承载了历史的旧痕。
或许你会说,木质品总显得老旧,哪怕赋予复古的涵义,也经历不了岁月的摧残,远不如一块冰冷的石头来得实在。的确,没有什么是完美的,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所以才显得美丽。木头也是一样,正因为它的颜色深浅不一,纹路不齐才值得尊重,因为再广阔的内心都有局限,再大的局限也期待着突围,人们值得对不完美抱有一种期许。
中国在提倡“工匠精神”,那些执著于产品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们,每天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一件件木头升华的过程。玉不琢,不成器,木头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这份对精品的执着与坚持,才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千家万户。
每个细节都要顺着木材纹理,力度适中,均匀操作,不然容易造成木材开裂,进而影响整体美观;开孔、做旧看似随意,其实无处不用心,手的灵活性和力度至关重要;擦色要均匀地照顾到每个平面、缝隙、角落,这样才会质感均匀,层次突出,自然真实。
每个小物件,每件小小的作品,真正摆在面前时,都会让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对自然地敬畏,这些木头历经风霜,竟有如此精美的纹理,这见证了另一种生命成长的轨迹。造物主的天然缔造,细腻丝滑的手感,起伏的纹路,立体的视觉效果,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这一切源于一次次的精益求精和纯粹自然的追求。
现代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为何不做一个用心之人,真正沉下一颗心去感受家居生活的别样味道呢?它可能幻化为一种温暖的力量长存于心,少了植木,如何把眼睛托付给四季?选择植木,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