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龄协会和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近日联合推出《老年人防骗攻略(2019年版)》,印制好的《攻略》将发放到社区和老人集中活动场所,为老龄群体提供切实可行的防骗指南。目前,《攻略》正在进行最后的内容调整与修订,记者先睹为快,一探内里锦囊妙招。
上百个骗老“故事”
全是活生生的案例
“年近七旬的贾女士在公园晨练时,偶遇一位穿着讲究、能说会道的六旬男子。他自称姓刘,是做生意的,离异有三套房。相处不久后,男子骗去了贾女士近两万元退休工资,便再也不出现了。”
“张大妈在菜市场看到一位身穿苗族衣服的小伙子,摆摊卖祖传‘秘制神药’。同时一名男子自称捕蛇人,带着一条已拔出毒牙的眼镜蛇,佯装身中蛇毒后服用‘神药’迅速解毒。小伙子告诉张大妈,该药不仅能够解毒,还能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张大妈信以为真,花5800元买了一疗程的‘神药’。”
“张大爷手中存有大量20世纪60年代旧粮票,一天一位自称是某拍卖公司的员工小慕到访,说这些旧粮票现在价值30万元以上,公司可以帮他参加迪拜拍卖会、香港拍卖会。听说自己的旧粮票如此值钱,张大爷心动了,于是交给对方3万元参加拍卖会的‘标的费’。然而到了约定时间,再次联系小慕时,电话已经变成空号。”
……
浏览《老年人防骗攻略(2019年版)》,上百个“故事”按照角色扮演、保健养生、投资理财等骗局类型分为十个大类。
“所有的‘故事’,没一个是编造的,全是我们了解到的活生生的案例。”北京市老龄协会权益保护处处长尹政伟表示,这本“攻略”由权益保护处具体负责撰写,工作人员广泛搜集了近两三年内的相关案例,隐去当事人信息后,将内容提炼概括,最终梳理呈现出来。
事实上,为老人编写实用读本,是权益保护处的一项“传统工作”。作为与老人面对面的一线部门,工作人员经常接待其他部门转来或自己找来求助的老人,还会组织律师定期深入社区进行普法安全教育。“可以说跟老人的联系特别紧密,我们就根据老人的意见反映,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读物。”
尹政伟介绍,前几年因为很多老人反映不是特别了解北京的养老政策,权益保护处曾编写了一本“维权手册”。当时的内容侧重于涉老政策梳理、法条解释等基础知识普及。今年决定编写“防骗攻略”,则是在与老人接触,以及与公检法部门做案件情况沟通时发现,从2018年起,以老年人为目标的大案要案频发,防骗工作形势严峻。有必要为老龄群体提供切实可行的防骗指南,维护他们的人身财产权益。
空巢独居老人增多
识骗防骗任务更重
既然是为老人编写读物,首先便得让老人读得懂、记得住。记者发现,《攻略》采用统一呈现模式,每个案例读完,后面紧跟着的就是这一骗局的特征介绍,以及老人遇到类似情况应如何应对的一些建议解析。
如一起假扮燃气公司员工对独居老人进行诈骗的案例中,两个年轻人说王大爷家的燃气灶存在安全隐患,以需要更换新型安全燃气灶为由骗取老人3800元。《攻略》总结了这类骗局的特征——楼道广告多虚假,维修水电找物业。敲门更换有猫腻,多是行骗须谨慎。并告知老人“维修要找物业或打说明书上的客服电话,燃气公司不会在小区内散发维修卡片或是广告,唯一的报修电话为96777。独居老人如遇敲门检查燃气,一定不要随便开门”。
“我们请了专家、律师,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对骗局进行解析,尽量让老人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然后再列出具体做法。”尹政伟表示,有些骗局比较“专业”、复杂,例如套路贷、打着“以房养老”旗号的金融理财相关案例,如果讲得特别细,老人也不是完全能够理解。因此《攻略》在编写中更偏重常识普及,提醒老人需要注意的方面以及不能涉猎的范围。
从事助老工作十余年,尹政伟感受到涉老侵权案件的领域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跟司法部门一直有紧密的沟通,早些年老人都有四五个儿女,案件尚以家事纠纷、家庭矛盾为主。进入2010年后家庭结构开始小型化,空巢独居的老人增多,侵权案件也多样化,识骗防骗任务非常重。”
据她观察,近年来除了金融理财类骗局外,另一增长迅速的“重灾区”则是保健品类骗局。权益保护处曾做过一项社会调查,有超过60%的老人都涉猎过保健品,且认为自己存在一定程度受骗的可能。调查显示,老人每月在保健品方面的支出是1000元至1500元。若考虑到北京拥有超过400万常住老人,这一数额是极为庞大的。
“但即便发现上当,保健品骗局也很难起诉。”尹政伟解释,许多受骗老人往往只有对方一张真假难辨的名片,甚至连人家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虽然工作人员进社区时了解到涉保健品骗局高发,但往往无法立案,走不了诉讼过程。“所以我们这次在《攻略》里,把保健品骗局放在最前面。告诉老人如果选择保健品,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认准保健食品标志、批准文号、索要正规销售凭证……总之并不是完全不能吃保健品,自己也要有辨识能力,别光听人‘忽悠’。”
电信诈骗下降明显
现身说法信服度高
在权益保护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是为被侵权老人提供法律援助。见多了“家长里短”,大伙儿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接受法律援助的老人中,高达99%都不允许律师或工作人员将这件事告诉他们的子女。也就是说,父母上当受骗,子女几乎都是不知情的。
在尹政伟看来,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子女平时对父母欠缺嘘寒问暖,家庭关系存在问题。她感慨,人的衰老是一个长期过程,除了身体还有心理。判断能力下降,意识不够清醒,以往“英明神武”逐渐转向“偏执”、“好糊弄”……这些都需要子女付出精力,去理解和关心。
“履行赡养义务有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对北京老人而言,退休金水平还可以,经济方面的问题稍小一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怎么办呢?子女独立于老人生活,父母从早到晚是否开心、需要什么、身体哪里出了问题,能够及时了解吗?”尹政伟坦言,许多金融理财类骗局,骗子不是一上来就骗,都有一个打感情牌的“前期介入”过程。“老人的感情能代入说明他的感情没有地方投放,说明养老是有问题的,可能儿女指望不上,平时没有人管他。”
除了家庭因素外,老年群体的另一特点就是容易被社会形势所影响。对比近年来的案件情况,尹政伟介绍,工作人员也发现了有明显好转的领域,那就是涉老电信诈骗案件量大幅下降。“我们分析是因为国家出台了专项行动来打击电信诈骗,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联防安防。就算没特别关注,你也会有种感觉,手机能收到防范电信诈骗的短信提醒,电视里也不时播放相关案件的节目。这种氛围下,老人就会无形中对电信诈骗有所提防。现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至2030年)已经开展了,伴随着人们健康知识的提升,老人因为保健品上当受骗的状况肯定也会好转。”
这些变化让尹政伟意识到,权益保护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们经常组织进社区普法活动,还组建了一支老年志愿者团队,很多人原本就是受骗者,之后醒悟过来了。”
据介绍,去年“开心麻花”受邀在东城区影剧院表演了一场以老人防骗为主题的话剧。其中有个老太太,表演中一说台词,眼泪“哗”就流出来了。那种真情实感,简直是“影后级”的水准。“其实不是她多会表演,她是我们的志愿者,也是当事人。自己就是那么被骗的,触景生情了。”尹政伟表示,虽然“撕开伤疤”有些残酷,但老人愿意将自身经历展现出来。这种“现身说法”让其他老人看到后会有所感悟,信服度也比较高。
本报记者 魏婧
插图 宋溪
调查回声
宣武艺园的“音量”降低了
本报7月4日刊发调查报道《公园纳凉 赏美景别煞风景》,反映了西城区宣武艺园入夏后,傍晚至夜间游客使用卡拉OK机等进行娱乐所产生的噪音扰民问题。报道刊发后,引起属地部门高度重视。
7月27日晚7时50分左右,记者回访宣武艺园发现,北门入口处、园内静雅园拱门旁等位置,均挂有红色条幅,提示游客在娱乐过程中降低音量,不得扰民。管理人员也加大巡查力度,对群众进行及时引导。漫步园中,已不闻以往此起彼伏的高歌声响,虽仍有跳舞群体,但伴奏音量较低,对游客干扰不大。
此外,园中还立有一份公示,称为解决噪音问题,公园向周边居民及广大游客发放300份问卷,不同意携带音响设备入园的占到81.7%。因此从7月29日起,严禁游客携带各类音响设备入园娱乐。有播放需求者,可将音乐U盘交由东门值班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播放。
本报记者 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