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也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壮大的40年,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在中国众多的能源和基础设施相关的工程中,包括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岭澳核电站,以及后来的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上海世博会、G20杭州峰会等,都出现一个共同的身影:施耐德电气。
从最初专注于中低压配电及工业自动化,到发展为今天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在中国也不断发展壮大: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起步,现已将中国发展成为自己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如果从40年的维度来看,不单是跨国公司,整个中国的营商环境都实现了巨大飞跃。政府政策支持、市场体量发展、创新氛围打造等方面都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近日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企业不仅要做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还应积极参与其中,变成贡献者。
“本土化”取胜
1987年就进入中国的施耐德电气,历史性地为中国家庭带来了断路器技术,让人们告别了“保险丝”时代;后将开关、面板带进千家万户,结束了“拉灯绳”开关灯的时代。
谈及施耐德电气面对中国变化的政策、行业、市场环境如何保持领先,尹正总结为持续创新、全面和鲜明的本土化策略与模式,把自己作为一家真正的中国公司来运营。
首先,施耐德电气在全球范围内都把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每年将全球5%的营收用于研发,在中国也建立了上海、深圳、西安三大研发中心。2012年,为应对中国需求施耐德电气推出“中国原创”战略,现在中国研发的产品已走向全球,为其他国家所用。
其次,与中国合作伙伴共赢,共同推动行业以及全产业链发展。例如,在一个解决方案里,施耐德电气会将集成方面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分享给盘柜厂、系统集成商,由他们做成套,施耐德电气再提供其中的一些元器件。在搭建上下游合作伙伴体系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培育合作伙伴走上生产、销售和管理规范化与模式化的道路,帮助提高中国制造业水平。现在,施耐德电气有900多家分销商网络,1600多家本地供应商合作伙伴。
就供应商来说,为了找到稳固、高质量、高素质的供应商伙伴,施耐德电气付出了大量的耐心和精力,包括从管理、培训、技术等各个层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信任,与他们同步发展。
最后,注重人才本土化,培养本土人才,并充分授权。施耐德电气之所以能够敏锐捕捉政策动向和市场需求,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采用灵活的商业模式、营销手段,都源自拥有高素质的本土化管理团队。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
以“数字化”赋能产业
近些年,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施耐德电气以行业专长开始探索“数字化”创新,用数字化为更多实体经济中的行业企业赋能,共同发掘物联网的价值。
在这方面,施耐德电气再次走在行业前沿。2016年底,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推出了全新的基于物联网的架构和平台EcoStruxure,由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和应用、分析与服务三层架构组成,在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电网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尹正认为,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施耐德电气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首先给用户提供一个像EcoStruxure一样灵活、开放并且能够上规模的平台与架构;其次,IT技术和OT技术的融合,施耐德电气一直对包括钢铁、水泥、机场、电子等在内行业应用场景有深刻的洞察;第三,构建“朋友圈”,与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符合用户特定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第四,从设计、制造、运营到维护阶段,把数据链打通变成全产业链,然后进行分析,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基于此,施耐德电气已经开启了一系列的实践,从传统行业到新型行业,从行业龙头到中小型企业遍地开花。宝钢便是其中一例。通过应用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工厂解决方案,宝钢大幅减少了车间作业中的员工,有效保障了职工的人身安全,创造了全球首批无人值守智能车间。同时,平均日产量提升15%-30%。
来自中小企业的案例也非常多。其中,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中等规模制造企业的代表。过去生产自动化水平较低,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基于EcoStruxure解决方案,帮助其建立打通整个生产环节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规范化,能源消耗大幅降低,生产绩效得到大幅提升,其中生产线人均产能提升14%、市场故障率降低25%、及时交付率提升35%、车间面积节省22%。
数字化转型更需要“朋友圈”
对于施耐德电气来说,与合作伙伴共赢的“朋友圈”模式,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其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之一。
在尹正看来,这种合作模式对于双方都是受益匪浅的。首先,这可以扩大业务规模,通过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其次,客户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且需求比较定制化。有了合作伙伴的帮助,施耐德电气不需要逐一去识别,就可以直接获得客户需要什么及技术改进反馈等,从而与合作伙伴一起整合出最契合特定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及时地响应,尤其对于中国的边远地区。
再次,通过这一业务模式,与合作伙伴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交流,相互促进和融合,可以帮助当地合作伙伴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技术能力,具备国际一流的制造能力。尹正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让施耐德电气在助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加“接地气”。
例如,施耐德电气为构建中低压配电领域更加完善的生态圈,于2016年推出EcoXpert合作伙伴认证计划。通过对合作伙伴一系列认证体系以及专项培训计划的逐步升级,全面打造施耐德电气渠道的核心力量,以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加速数字化转型。
“开放也是施耐德电气的DNA之一。我们的业务最初就是与合作伙伴从线下朋友圈开始的。”尹正表示,“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合作伙伴由线下拓展为线上。比如我们的EcoStruxure,这是一个开放式架构,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编程,提供更多可用的应用给客户。这也是与合作伙伴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