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演出场景。 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
本报讯 (记者 赵欣 实习生 王偲航)凝重肃穆的舞台,赫然立着一座四层楼高的土司官寨,寨楼上白幡迎风招展,音乐响起,画卷展开……
昨晚七点半,改编自作家阿来茅盾文学奖同名巨作、重庆市歌剧院重磅打造的歌剧《尘埃落定》迎来全国首演。
歌剧主题彰显人间大爱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与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傻子看似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拥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度过了堪称传奇的一生……
阿来名作《尘埃落定》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小说1998年发表,在被川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后,首个歌剧版也终于在重庆问世。
文学意义上的《尘埃落定》,代表了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呈现藏域风情的神奇魅力,令人神往。
在魔幻现实主义题材与歌剧艺术嫁接的过程中,艺术家对全剧的主题有了新的考虑。
“类似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歌剧史上没有可借鉴先例,我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说到底也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主题也体现着人类社会终极母题——爱,以此为基础展开,讲述一段文明战胜愚昧、先进战胜落后的故事,藉此带给观众关于爱的思考。”该剧出品人、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说。
他介绍,歌剧将以土司的视角与贵族的角度去观照历史进程,“与小说相比,舞台上会设置更为丰富的戏剧冲突。”
藏式舞美传递魔幻隐喻
现实主义、人间大爱这样的关键字也给了舞美设计师启示,原本听起来有些玄乎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就找到了视觉呈现的支点。
舞美设计师丁丁供职于国家大剧院,此前已有《金沙江畔》等多部歌剧杰作问世,接受《尘埃落定》的委托后,他多次深入藏区采风,“舞台上这座官寨的原型,就是有名的马尔康卓克基官寨。”
暗淡的灰是舞台主色调,刘光宇对此解释,“色彩是沉重的旧制度的隐喻。”
整个舞台看上去神秘、厚重又丰富多彩,丁丁认为,这样的安排既是藏区生活现实的反映,也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隐喻的传递,“这部剧舞美风格比较丰满,因为藏族生活本身比较丰满,地域特色是这样的,歌剧本身也需要浑厚的布景来辅助实现一种视觉满足感,在这背后完成整部作品上层建筑的构建,借此打动观众。”
记者注意到,令全场观众都感到震撼的是,最后一幕眼睁睁看着舞台上那座高大的官寨轰然坍塌,全场积聚的情绪也在最后一刻彻底宣泄,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这是整部作品最后的升华,也是终极隐喻,旧制度就此彻底瓦解,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刘光宇说。
歌剧版二少爷不傻了
相关
作家阿来本人并未参与此次歌剧版工作,编剧由冯柏铭、冯必烈父子担纲,阿来授权改编。刘光宇说,故事有个最大的改变:“傻子”二少爷不傻了!核心人物重塑,也带来全新体验。
歌剧《尘埃落定》也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主创阵容堪称强大:导演是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廖向红,作曲为著名作曲家孟卫东,指挥则是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常任许知俊。“合力再造经典,是我们的心愿。”刘光宇说。
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