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在动画《领风者》1分45秒的预告片中,五颜六色的弹幕霸屏,新鲜感刺激到了年轻人的“胃口”,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呼:“看我发现了什么?”“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在bilibili网站不可胜举的番剧里,这部讲述迄今以来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一生故事的动画,一上架就被年轻人“打捞”起来。动漫与政治课本中人物的组合在国漫中前所未有,他们对此感到好奇,甚至急切地等待1月28日的到来,那是《领风者》正式播出的日子。
2019年1月28日,动画《领风者》首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理论传播迫在眉睫,让枯燥的理论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成为理论工作者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
作为参加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君带领团队从2016年一档读书类综艺节目《开卷有理之马克思靠谱》开始,利用多种视听形式尝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大众化传播。2016年3月,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九零后》火了,引来各大媒体争相关注,两度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并带火了以该歌曲为主题曲的节目《开卷有理之马克思靠谱》。2019年,经过近两年的精心打磨,《领风者》横空出世,“闯”进年轻人的世界。从一系列爆款理论产品的创作历程,或可一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当代学者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做出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马克思靠谱》:“马克思原来可以这样讲!”
“我亲爱的马克思,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像他一样嫉恶如仇,像他一样不屑权谋。”《马克思是个九零后》的词曲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的卓丝娜本人就是个九零后,说话直爽,提起意见毫不含糊,被钟君戏称为团队里的“小鲶鱼”。这首歌并不是命题作文,而是她参与了《开卷有理之马克思靠谱》节目创作过程后真实的情感流露和心路写照。
在今日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热潮中,电视综艺节目《开卷有理之马克思靠谱》可以说是一档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
钟君并不认为节目得益于一时的灵感,他一再强调,“这是问题倒逼使然”。在策划节目前,钟君在内蒙古自治区挂职,担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助理,核心工作就是进行理论宣传。在组织讲师团进行理论宣讲时,钟君发现,纯粹讲理论普遍存在大家既不爱听、也听不懂的现象。经过考虑,他决定从马克思的生平讲起,从常人视角宣讲马克思的伟大,用故事把观点和思想串起来。2015年7月初,钟君选择了曾参编《马克思传》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卢刚作为主讲人。宣讲进行了5天,效果超乎期待。除了把高校理论骨干们讲得热泪盈眶外,钟君也得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启发,“马克思原来可以这么讲!”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长的乌兰对钟君给予了高度信任。宣讲取得成功后,她交给钟君一个重要任务,做一档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电视节目。这档节目成为钟君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传播的第一步。
钟君一直记得那些讨论到凌晨的夜晚和飘着夜宵味的会议室。一群人干劲十足,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那就垒着石头过河。节目脚本需要通俗化、故事化,既适合电视语言呈现,又不能舍弃思想的原貌。一众人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脉络捋了好几遍,脚本推翻又重塑,重塑又推翻。
在这个过程中,卓丝娜作为节目编导提出了很多意见,也提出了不少疑问。比如,当代社会哪里可以看出劳动至上?是否依然存在剥削?社会公平怎样体现?钟君和卢刚等主讲人就迎着问题讲,“她的问题其实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普遍问题,这正是我们的节目需要去解释、去回应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小卓是被我们说服了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主题歌《马克思是个九零后》。歌词就是她的肺腑之言,我一个字都没有改。”
从脚本到呈现,又是一个挑战。懂理论的专家不懂电视,懂电视的主持人不懂理论。如何将双方捏合起来,制作出一档思想性强、又被大众喜爱的节目,主创团队经历了艰难的磨合。呼和浩特的冬天漫长而凛冽,每天的节目录制从早7点到晚12点,之后再继续讨论、研究第二天的脚本。如此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其间的心路,钟君用一句话形容:“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是一场革命。把理论语言转化为群众能听懂的语言,也是一场革命。”
对马克思进行不枯燥、不戏说的讲解,是一场脑洞大开的突破性尝试。《开卷有理之马克思靠谱》开创了电视理论节目的新样态,获得了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提名奖,同时也带动了一系列有相同愿景的电视节目出现。
经过对节目脚本的重新梳理和改编,书籍《马克思靠谱》于2016年5月17日出版,用生动、接地气的表述方式讲述马克思,有趣有料,鲜活而不失真,让马克思越过政治课本符号化的鸿沟与年轻读者相遇。3年来这本书印数超过20万册,不但得到中央领导的认可,也因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进入多家机场书店,这正是被钟君津津乐道的一点。因为进入机场书店意味着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钟君的理念里,“广大人民群众只有真正喜欢某个文化产品,才会舍得花钱购买。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等于没有效益。”
《领风者》:让马克思与“Z世代”对话
《开卷有理之马克思靠谱》成功迈出第一步,钟君坚定了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目标,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策划制作宣传马克思的动画片。机会来了!2018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凭借《马克思靠谱》取得的成绩,钟君和团队接到了上级委托创作马克思系列动画脚本的任务,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办公室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信任和支持下,讲述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动画片《领风者》破土而出。
用卢刚的话说,《领风者》受众定位于“Z世代”。“Z世代”起源于欧美的流行用语,又被称为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意指在1990年代中叶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Z世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其信息获取、社交娱乐、社会认知及价值观构建等均高度依赖于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给他什么就显得特别重要。《领风者》之所以做成动画的形式,就是要瞄准这个群体的年轻人。”
如何利用好“Z世代”的关注点,对他们产生影响,是创作《领风者》一以贯之的原则,也是适应当下媒体传播环境的必要之举。
按照钟君的想法,在剧本创作初期,他们和一家成熟公司的编剧团队合作。一行人集中住在宾馆,二三十个中英文版本的《马克思传》《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堆满了会议室,摞高的参考书籍不止有学术型,还有故事型、漫画型等。创作期间,主创团队还一起观看研究了大量人物传记类纪录片和动画片。
2016年8月到11月,经过两次为时一个月的研究、讨论与磨合,编剧团队拿出了第一稿剧本,但虚拟、戏说的内容过多,钟君最终决定亲自上手,和卢刚组成编剧团队,对剧本进行重新设计和推演。两人把钟君家的书房当成了办公室,把剧本投影到电视上,对着大屏幕一字一句修改。历史的碎片渐渐缝合起来,马克思还得是那个马克思,情节必须忠于史实,但也不能过于刻板,“我们经常假设自己身处在那个场景,会怎么说?怎么做?为了一句合适的台词,可以讨论半个小时。”
剧本的思想性高度凝练,融入在每一句台词中。比如,为了进一步明确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钟君重读了《德国古典哲学史》。“马克思是怎样由崇拜康德,又批判康德,继承黑格尔,再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相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的,这个过程虽然只有几句台词,但表达也得非常清晰。”
对动画细节的考据极其严谨。从人物的姓名着装,到街景风物,都进行了严格的考证。比如,青年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折,曾与一位摩塞尔记者发生过直接关联。1842年12月,《莱茵报》发表了一篇反映摩塞尔盆地酿酒农民生活贫困的通讯,被总督斥为诽谤。1843年,马克思发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提出一系列哲学观点,公开捍卫在政治上、社会上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被看作其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然而,在所有的马克思传记中,这位摩塞尔记者都无名无姓,面目模糊。经过一番书海查阅,钟君和卢刚找出了这位名叫科布伦茨的记者,并将他塑造成为推动动漫情节的关键人物。再如,青年马克思离开特里尔,乘船去波恩读大学时,乘坐的是游轮还是小船?在当时的年代,巴黎街景中有没有埃菲尔铁塔出现?就这样一点点地塑造人物,抠细节,动漫逐渐骨架成型,血肉丰满。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对革命巨人的伟大友谊,是动漫中浓墨重彩的华章。然而,马恩二人主要通过信件交流,如何能让两个人说起话来?两个人的初次见面,又会说些什么呢?
百余年来,无论是《马克思传》还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各类回忆录中,都没有提及二人交谈的细节。钟君和卢刚就根据马恩二人各自的研究领域、思想上的交集、对彼此的熟悉程度,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设计出完整的谈话内容。“1847年11月23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的信,马克思没有立即回信。27日,二人一起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决定采纳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公布一个宣言形式的同盟纲领,并把起草工作委托给马克思、恩格斯。所以完全有可能,他们是经过了面对面的讨论才达成一致,而讨论的内容正是《共产党主义原理》,即后来的《共产党宣言》!”卢刚对此充满自信,“历史上真实的谈话内容,应该跑不出我们推断的范畴。”
也因此,钟君和卢刚写出了《领风者》预告片中最振奋人心的情节。两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在房间里热烈地交谈,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命运挂系在他们身上,“无双的联盟”走出了书信的神交,历史在这里拐出了伟大的弧度。“革命不朽!”“鲜红的布尔什维克由我们继承!”此时,弹幕中刷出了一片“乌拉”,年轻人的热血被彻底点燃。他们似乎回到了那段激扬的历史,见证了“为了信仰,一往无前”的赤诚。
这一刻,年轻人终于与青年马克思共情了。
为了保证剧本内容的客观、严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办公室组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上百名专家,分三次对《领风者》剧本开展审改,对播出前的成片也进行了审看,每次都会提出厚厚一沓修改意见。为增强剧本的吸引力,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办公室还组织了一批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对剧本进行了审读。钟君和卢刚根据专家和大学生们的意见,对剧本进行核实与订正,毫不含糊,“这个剧,在内容上的确经过了千锤百炼。”
对史实展开扎实的基础研究,力图呈现真实的马克思,还原其思想的发展轨迹,是钟君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极为看重的核心。除了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编剧”外,钟君作为一名策划人,也想要进一步提升动漫的市场化程度,简而言之,“想把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动漫做得让大家真心喜欢,同时也得到市场的认可。”在钟君看来,《领风者》动漫逐渐成型,是政府和市场合力的结果,双方缺一不可。内蒙古电影集团作为出品方之一,在政府和市场的沟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未名文化公司作为制作方,在组织和盘活市场资源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娃娃鱼动画、鲜漫文化、北斗企鹅工作室等相关国内一流团队参与到了《领风者》的创作过程中。
作为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品,资金在整个生产链条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除了政府的引导资金外,钟君透露,未名文化公司投资补齐了资金缺口。bilibili网站和优酷都购买了播放权,其他的视频播放平台也在主动接洽购买播放权。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回收成本,是主流意识形态产品在市场化中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自带正能量的《领风者》给了企业信心,让他们感觉未来可期。
为了更好地增强《领风者》的感染力,钟君和团队没少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比如采用极其新锐的音乐方式创作《领风者》的片尾曲。片尾曲由说唱组合“南征北战”主唱,以国际歌的旋律做引子,中国爱乐乐团的弦乐团演奏前奏,国际爱乐乐团的儿童合唱团和女声伴唱团进行伴唱,整首歌曲抒情与RAP结合,崇高与热血并存,讴歌着理想,张扬着青春。这些“混搭”的元素,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十几岁的青少年喜欢,七十岁的老专家也爱听。连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副团长张高翔都说,“这首歌的创作方式太超前了,真的很好听。”
“岁月易逝,我只活一次,为了新时代准备,我想要有所作为”,这句片尾曲中的歌词,用来形容像钟君及其团队一样,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上进行探索的学者再恰当不过。突破常规总是艰难的,这是一条并不好走的路,是追梦之路,也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但这个“绝不退后”的钟君,借着一颗执着的心,让人看到了路的形状与未来。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8.02亿网民中20至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高中学历以下的占79.4%。针对网民低年龄、低学历的客观现实,如何创新传播手段,增强理论产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理论宣讲多是线下集中宣讲,遵循宣传灌输式的思路,内容大多上下一般粗,语言容易流于口号化、文件化、抽象化。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钟君强调,要实现“从上往下讲”到“从下往上讲”、“从大往小讲”到“从小往大讲”的转变。
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的很多故事都被人们津津乐道,于是在《领风者》中,钟君团队通过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有温度的理论故事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让人物更立体,让故事更丰满、更有人情味儿。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前提是语言的大众化,我们不仅要创新讲述方式,寓理于事,说事论理,也要把理论语言翻译转化为新时代的话、年轻人的话、鲜活的话、言简意赅的话、容易记得住的话,力求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听了信。”因此,在新理念与新模式的引导下,钟君策划推出了《开卷有理之马克思靠谱》《领风者》等理论宣传产品,既有底气,也接地气;既内容红,形式也潮,身体力行地做到了不戏说不枯燥,在不空喊口号中把主流意识宣传到位,实现从“要你看”到“我要看”的转变;同时也没有为了吸引眼球而忘了导向,丢了阵地,避免主流意识形态陷入“有力无处使”的尴尬境地。
钟君介绍,《领风者》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系统思维,走“结合式”创新创意的路子,努力做到内容一次生成,多样态呈现,多频次传播,多渠道发布,多平台运营,避免零敲碎打,防止内容资源浪费。《领风者》出版同名图书、舞台剧、主题歌、表情包、小程序测试题等产品也将陆续推出。“同一个IP跨媒介的呈现形式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最终多方合力,产生1+1>2的正向效果。让不同的受众,通过不同的渠道,接触不同深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果。”
在《开卷有理之马克思靠谱》获得成功后,并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学者怎么不在大学里好好教书做研究,反而做一些不务正业的事情。”
钟君对此并不认同。他指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一直被提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重视宣传阵地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他们积极创办各种报刊,撰写大量通俗易懂的文章和著作,并推动相关作品多种语言版本的出版,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遍欧洲国家乃至世界各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选择马克思主义之初就开始了大众化的努力,他们办刊物,写文章,办夜校,开讲座,用工人、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歌、戏剧、标语、图画和讲演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再比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用人们身边的生活实例、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的事例之中,启发引导了几十万青年去探求真理,奔向革命道路。该书一经发表就引起广泛关注,影响深远,毛泽东盛赞这本书胜过十万雄兵。因此,大众化的工作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并不能算是跨界,我就是在做我的本职工作。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底色和必然追求。理论如果不能掌握群众,就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而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要经过‘大众化’这个环节。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者应当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之间的搬运工。”
出于刻在骨子里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钟君想把马克思的思想观点、信仰与气质真正地传递给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存在知识的焦虑,存在的是价值观的焦虑,我们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正因为如此,我们推出的理论产品要通俗而不庸俗,更不能媚俗。要适合年轻人,而不是迎合,更不是附和。”
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起来,“火”起来,用马克思的力量指引大众,凝聚人心,积聚力量,这不仅是钟君的思考,也代表着很多学者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传播的心声。(万霁萱、蒋正翔、吴丛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