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的“2018十大国产影片推介发布会暨2018中国电影回顾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公布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2018十大国产影片”推选结果为:《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无双》《影》《无名之辈》《邪不压正》《暴裂无声》《阿拉姜色》《一出好戏》《找到你》。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尹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张颐武,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钟大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赵卫防,《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媒体影评人赛人,“影视独舌”创始人、著名媒体影评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李星文,“影视风向标”创始人、著名媒体影评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胡建礼,CCTV6《中国电影报道》主编、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宋子文、北京电影学院讲师、新锐影评人叶航出席了此次会议。
专家们对2018年的中国电影做了深入分析与真切的回顾,不仅肯定了中国电影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回避行业中存在突出问题。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2018中国电影的创作者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8年是中国电影创作的大年,首先在现实主义创作上成绩斐然:《我不是药神》《找到你》《红海行动》《后来的我们》《暴烈无声》《春天的马拉松》《狗十三》等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有些作品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反映电影工业实绩的类型电影《无双》《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西虹市首富》《超时空同居》《前任攻略3》等作品既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也表达了主流的价值观,探索电影语言和人性深度的《阿拉姜色》《无名之辈》等艺术电影表现出探索者的不懈追求。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会上指出,2018是中国电影非常值得怀念的一个年份,涌现出了不少的好作品,尤其是新人及好作品。近年来提升中国电影的质量的各种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中国电影正在从产业增长的黄金十年走向质量提升的黄金十年,中国电影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大洗牌正在发生,通过洗牌淘汰浪费资源、无效传播的电影生产,形成稳定的有质量保障的生产体系,其发展的态势比我们想象得好。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尹鸿指出,中国电影目前的状态是:产业遇到寒冬,创作遇到暖春,十几年来中国电影没有出现像今年这样好的创作成绩,电影市场趋于成熟,观众享受到了十几年来电影界改革的实践成果,今年是中国电影的大年,往年评五部国产片都很勉强,今天评十部优秀影片还有遗珠之憾,2018年的中国电影成绩的表现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大有成效,特别是主流的现实主义作品,这种现实主义与以往的悬浮式现实主义和边缘现实主义拉开了距离,《我不是药神》这种现实主义影片既被市场认可,又传达了主流价值观,让广大观众觉得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发展。除此之外,今年的中国电影中还有形而上的寓言式电影的出现:《邪不压正》《一出好戏》《无名之辈》等一些作品的艺术深度有所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学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张颐武认为,2018年的中国电影表现出情感写实主义的状态,这是中国电影的传统,它来自于《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经典写实主义作品,情感写实主义影片的特色在于触及到小人物的小命运,这里面包含着非常深的感情的因素,通过感情的线索拉动写实,涕泪连连的,这种感伤是中国电影深入骨髓的东西。我们不要以为现在没有高原和高峰,很多艺术高峰是被后来追认的。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钟大丰认为,2018年产生了很多水平线以上的作品,现实主义创作表现出影响观众影响市场的特点,因为现实主义电影进入市场后,如果它的故事与大众无关,就满足不了观众的期待和新鲜感。现实主义电影就必须把批判转化为观众的情感宣泄,今年的现实题材电影满足了观众对现实的情感宣泄需求,把现实中人们的情感转化到故事中,这些创作给以后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经验,因为这些创作把人们熟悉的故事讲述成了动人的故事。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谈到,2018年中国电影不论是现实主义的、寓言体的、艺术探索型的,还是类型化的电影,大都加强了思想内涵的深度,有意思的是这个深度被观众所接受,有深度的电影反而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诸如《我不是药神》超过30亿。表现北漂青年艰辛奋斗的《后来的我们》超过13亿,真实呈现生活中阶级差异和母性情感世界的《找到你》近3亿,《一出好戏》通过船难表现人身依附的农耕社会与等价交换的商品社会相互对比,获得票房超过13亿,《邪不压正》表现了屋顶上的中国人的独立精神,获得票房近6亿,《无名之辈》表达了商品社会中各色人等对尊严的追求,获得票房超8亿……与此相反,粗浅表达简单欲望的平庸类型片反而被观众冷落。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赵卫防指出,2018主旋律电影也出现了一些反概念、反老套、反平庸的创新亮点,例如《照相师》不仅表现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物质表象的巨大变化,还表现了人们在观念和精神上的巨大变化,《大路朝天》不仅表现了路桥工人修筑了柏油之路,钢铁之桥,还修筑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桥,自己与社会协调的精神之桥。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指出,2018电影正在回归理性,比如不再唯票房论,而是冷静下来去思考电影的艺术特质;不再唯明星、唯流量,有些片子不是大明星演的,效果却不错;包括宣发上,以前都是花边营销,现在讨论艺术本体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总之挣脱了资本的妥协,褪去行业浮躁之后,艺术家们更能够静下心来创作思考。所以中国电影是静等花开,观众越来越理性,不再买帐闹剧电影,市场也随之回归理性的状态。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2018中国电影在主流大片、主流人物、主流现实主义等诸多方面回归。她强调“主流”就是贴近大众、反映大众的现实主义电影,今年现实题材作品一定是对社会有深刻的思考甚至是人类思考,而且和作品的底蕴结合起来。
北京电影学院讲师、新锐影评人叶航指出,2018中国电影表现出技术成熟与文化表达的有机融合:《影》在表现三国乱世的叙事过程中,视觉美学和拍摄技术均上乘,其中国文化与技术特效达到了和谐统一。《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把佛教文化与视觉奇幻的技术呈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中国电影评论要为中国电影的质量提升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和舆论环境,评论界要引导舆论认知,要帮助优化舆论环境、建立大家都需要的主流批评,让观众接受、又让管理者认可,要为实现电影强国助力。
(光明融媒记者牛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