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曲艺名家张铁利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乌鲁木齐市燕窝殡仪馆举行。随着老人的离去,一段相声在新疆的发展故事再被人们提起。
从首位来新疆的相声演员班松林,到后来的殷文硕、孙士达、全常保、董凤桐、张铁利等,这些扎根新疆的相声人,是相声艺术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传播
能捧善逗擅长快板
北京相声人扎根新疆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没有相声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的相声演员把这门艺术带到新疆。班松林是首位来新疆的相声演员,后来又有殷文硕、孙士达、全常保、董凤桐、张铁利等几位相声名家先后来疆献艺并定居。这其中殷文硕将单口相声发扬光大,张铁利则擅长快板、双簧表演,能捧善逗,能说善唱。
张铁利先生是北京人,因自幼与相声前辈于俊波先生一家为邻,受其影响学习相声艺术。1958年,张铁利拜相声老艺人孙宝才先生为师。张铁利落户乌鲁木齐之后,长期就职于乌鲁木齐曲艺团。张铁利先生退休后,为了照顾母亲,他一度回到北京。但母亲去世后,他再次回到新疆。
得知张铁利老先生去世,北京曲协副秘书长王波在微信朋友圈里发文悼念 “师叔千古”。张铁利和王波的师父王学义都是孙宝才先生的徒弟。
相声名家于连仲发文悼念张铁利先生称:“悉铁利先生逝世,万分悲痛,他是童年的密友,长大后我当兵去东北他到新疆,分隔两地,很少见面,去年他带全家回京,我们见到并畅谈,好像是在昨日,今见到讣告,失去好友心情悲痛欲绝!铁利一路走好!铁利夫人忍痛节哀!”
传授
表演中融入新疆方言
进校园教相声快板
张铁利的徒弟赵斌回忆称,师父退休后经常去乌鲁木齐的一些学校给学生教快板、相声,一些对此感兴趣的孩子还常到他家里学习,他都不厌其烦地传授技艺。
“听师父说,他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在新疆成立了相声团体,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赵斌称,师父张铁利和老搭档董凤桐经常一起探讨如何让京味相声更好地融入新疆本土,他尝试在快板表演中融入新疆方言,深受当地观众喜爱。
在张铁利看来,新疆相声有市场,但是没有很好的场地,新疆相声需要一个成长的舞台。这一点,军旅相声演员出身的莫兴伟也感同身受,新疆既是相声的荒地,又是相声的沃土,越是荒芜就越有发展的空间。莫兴伟暗下决心,一定为新疆人建起相声园子。
园子叫个什么呢?莫兴伟的师父李立山建议:“我看干脆叫个新疆相声巴扎吧。”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大伙惊喜叫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给予厚望,亲自提笔为园子的名字留下墨迹。
就这样,新疆相声巴扎(新疆聚贤相声巴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于2013年4月经乌鲁木齐市批准成立,是新疆首家民营相声艺术企业。张铁利晚年从北京返回新疆后,就曾在相声巴扎担任艺术指导。
传承
积极培养后辈新人
被赞视曲艺为生命
“张铁利老先生作为我们相声巴扎的艺术指导,经常给我打电话,询问相声表演运营得怎样,并说需要他上台表演,尽管吭声。”莫兴伟说道,相声巴扎坚持每星期二至星期日固定6场的常态化演出,相声、快板书、小品、山东快书、双簧等曲艺艺术形式表演均有。
莫兴伟回忆称,相声巴扎成立初期演员很少,张铁利先生听说后非常着急,天天来剧场盯着演出,在后台给演员做指导。当有比较大型的曲艺演出时,张铁利会积极上台挑大梁,为演出压轴。
在张铁利老先生身上,莫兴伟学到了视曲艺为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莫兴伟创作的作品都会征求张铁利老先生的意见。比如《社区故事》《我们都是一家人》《人以群分》等等。
相声巴扎到现在已运营六年时间,除了传承京味相声艺术,也会创造新疆包袱,创作出《欢迎您到新疆来》《真情》等作品,受到疆内外观众、游客的喜爱,成为宣传新疆的一个重要窗口。张铁利老先生离开了,但后辈们一定会将他传播相声艺术的事业传承下去。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统筹/满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