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们连日来就精准脱贫提出建议,各地干部群众也高度关注相关话题。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正军说,青海17个贫困县中有12个是深度贫困县,7.7万贫困人口中有70%是深度贫困人口,要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稳定脱贫必须瞄准深度贫困人口。
青海扶贫攻坚困难在产业发展上。长期以来,青海受地域限制,产业选择难度大,产业结构很单一,比如藏区六州以畜牧业为主,其他产业发展缓慢,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窄。因此,要想真脱贫、不返贫,青海必须要加大扶贫政策的落实和落细,围绕优势产业,重点抓好牦牛、青稞、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和光伏产业扶贫,进一步拓宽和延长扶贫产业链,深入融入扶贫领域,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
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马瑞根据在宁夏调研的经历说,从根本上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离贫困,破除贫困地区“等、靠、要”思想,要以科技扶贫为抓手,让“致富人”做领头雁。宁夏回族自治区正推进“小手拉大手”“菜单式”的科技扶贫模式,成效显著。比如固原市原州区,通过驻村科技人员和驻村干部与农户一对一“拉家常”访谈方式,深入了解脱贫需求,制定科技扶贫套餐。在具体的脱贫工作中,农户点击自己需要的扶贫手段:需要技术则对口支援技术,需要销售渠道就打通销售渠道,需要生产资金就做好疏通贷款通道。这些实实在在的扶贫套餐,不仅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且激励他们主动脱贫。
河北省涉县壮口村村支书崔月平说,山区村庄交通不便,是许多有资源的村庄贫困的重要原因,因此打通道路问题,是贫困地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面对因病致穷问题,建议完善医保体系,增强基层医疗力量。许多特困户,大多是因病致穷。以务农为生的家庭承担不起巨额医疗费,导致“越病越穷,越穷越病”的恶性循环。建议对贫困地区群众扩大医保报销药品的种类,增加报销比例。同时,完善乡村卫生站人员待遇,定期培养基层医护人员技能水平,增强医疗设施的配备。
中储粮集团驻兰西县北安乡北安村第一书记潘云鹏说,“中央企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要履行好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抓实抓好产业扶贫,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重要的是嫁接好企业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大力培育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
(本报记者王梅、原韬雄、禹丽敏、马晨、韩春瑶、方圆、刘梦丹采写)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12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