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作为一个开源的架构指令集,最近一两年赚足了中国媒体和自媒体的眼球。“国外一开源,中国就自主”,成了很多中国芯片产业界从业者和媒体的信条。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件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
RISC-V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2010年,当时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Krste Asanovic教授决定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开发并发表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计算机系统。后来,柏克莱分校的大卫·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教授也参加了这个项目。从立项到完成,RISC-V的研发完完全全是在美国完成的。
有意思的是,RISC-V指令集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来自美国国防部下属DARPA的资助。这个DARPA各位请了解一下,它的全名是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即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它是美国国防部属下的一个行政机构,负责研发用于军事用途的高新科技。而DARPA支持RISC-V的初衷,一开始就和安全密切相关。
2019年4月22日全球顶尖电子设计媒体EE Times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标题就是“RISC-V, DARPA Advance Security”。翻译过来就是:RISC-V和DARPA共同推进安全。
DARPA是美国国防部下属机构,它想要推进的安全,应该不会是中国芯片产业的安全吧?
这么一个完完全全由美国开发的指令集,不但得到美国国防部下属机构的资助,并且还被授予“共同推进安全”的使命,却突然在一些国人的笔下和口中成了“中国芯片自主可控”的标杆。不说这背后有什么阴谋,至少是滑稽可笑的。
更有人还大声嚷嚷:RISC-V已经是印度的事实国家指令集了,中国再不动手就晚了。
截止2018年,中国已经有近1700家芯片设计公司,2018年总销售额2577亿元,超亿元销售额企业208家。尽管我们里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点距离,但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堂堂芯片大国,居然有人要拿自己去跟弱鸡对比,太可笑了。
有人可能会说:RISC-V是开源啊,不受美国政府管制啊。的确,RISC-V这几年就是靠“开源”这顶帽子成了被追捧的对象。但大家眼睛要擦擦亮,开源的是RISC-V指令集,光有一个指令集,你是开发不出芯片的。但凡有点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从指令集到芯片,你所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生态的支持,其中最基础的,包括验证工具。只要真正做过芯片设计开发的人,都知道验证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目前所有的RISC-V验证工具都归属于RISC-V基金会,而这个基金会注册在美国,它的董事会由七人组成,其中六人来自美国的企业和组织,包括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Bluespec、NVIDIA(英伟达)以及Microsemi。另外一名董事来自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NXP(恩智浦)。
更有意思的是,上面提到的RISC-V的两位研发核心人员,大家心目中的技术大神,Krste Asanovic和David Patternson,他们两位不仅担任RISC-V基金会的董事会主席和副主席,还担任了SiFive的管理层职务:
RISC-V基金会董事会主席Krste Asanovic,是SiFive的联合创始人并担任首席架构师
RISC-V基金会董事会副主席David Patternson,担任SiFive技术顾问
SiFive,大家都熟悉吧,最近几年砸了不少钱满世界做宣传。这是一家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提供快速开发式处理器核心IP的美国商业公司。
现在大家都看清楚了吧,这两位,一边控制联盟,一边自己经商,哪儿还有别人发展的空间!
这样的一个RISC-V基金会,会来保护你中国的国家产业利益和商业利益?和平时期或许大家你好我好,一旦出现贸易争端,他们只会保护一个利益,那就是美国利益。华为被列入实体名单后,SiFive也被证实受美国政府禁运令影响。
所以说,RISC-V基金会要发展的,是属于美国的软件生态。国内一些人借着政府和产业人士对“开源”的不完整理解,鼓吹可以依赖RISC-V的全球生态帮助中国实现自主可控。那么请问,在Google的Android都受美国出口禁令影响的今天,谁给你的勇气拍着胸脯说RISC-V生态不受美国法律管辖?
开源是好东西,但开源的RISC-V绝对不是中国实现芯片产业自主可控的选择。恰恰相反,无论中国人花多大的财力物力精力去建设一个所谓的RISC-V生态,它的根基是美国的。“国王的新衣”早晚会被揭穿,到了那个时候,那些别有用心的喝彩者,你们想好怎么跟政府和产业交代了吗?